党国英:推动第三次思想大解放(2)

党国英:推动第三次思想大解放(2)

三、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意义

第一,新的思想解放会确立一整套关于所有制的新的知识,意味着共产党所提倡的实事求是原则得到了更好的贯彻。多年来,关于所有权的教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以致在这一领域充满了似是而非的说教,严重影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第二,新的思想解放也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要求。笔者在全国农村经常做调研工作,深感各地官员对所有权改革的迫切要求。在广东、江苏这些地方,现在还有谁认为集体经济需要壮大?广东的同志自己都认为不要在农地使用领域学他们的股份合作制,但高层文件却持续提倡这样做。

第三,新的思想解放将极大促进我国生产力进步,增强国家创新活力。一些案例研究表明,在同一类企业,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

第四,新的思想解放也有知识界澄清是非、拨乱反正的作用。在较小的范围里实行社会主义土地私有制,人们常常表示忧虑,其实大可不必。例如,人们常说的土地私有制所导致的土地占有的两极分化,就有一些误解的成分在里面。据史学家的研究,中国古代在土地占有方面的两极分化情形的确存在,但也不是绝对现象。从我国土地改革历史文献看,民国政府时期的土地分配有的地区两极分化明显,有的则不然。但凡两极分化严重的地区,总是发生了严重的官场腐朽问题,官员强取豪夺,用权力将别人的土地夺到手。有些情况下则是因为政府对私有权不能有效保护,老百姓不得不将自己的土地“献给”豪门望族,自己求得耕种土地、养家糊口的安稳。所以,土地占有的两极分化恰恰是对私有产权保护不力造成的。

第五,新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平等。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知识、资本以及企业家才能。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发达国家,土地要素回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就10%左右,其余国民收入主要靠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取得。资本收益因市场竞争产生平均化趋势,而人力资本所获收益也因教育机会的公平,有了相对的平等。惟有企业家才能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才使得极少数商界巨子获得海量财富,这种不因土地占有而产生的收入差距,也是一个社会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与人们对所有权改革的担忧完全相反的例证屡见不鲜。我们国家尽管实行土地公有制,但近些年却持续出现因土地炒作而产生的暴富现象。深入探究起来,这种现象总与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有关,也与官商勾结脱不了于系。如果政府允许在经营性领域发展社会主义土地私有制,政府发挥好建章立制、维护法治,在公共领域合理地限制私有权利,这些消极现象反倒不会发生。

第六,新的思想解放所倡导的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从全局看,我们国家绝大部分土地还是适用社会主义共有制,需要实行社会主义私有制的土地仅仅是不到国土面积15%的农业用地和宅基地。总体说,我们国家可以实行以社会主义共有制为主的混合土地产权制度。从近年我国维护社会稳定的实践看,土地制度弊端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突出的因素。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无不与土地制度的弊端有关。关于土地所有权制度不改,国无宁日。

第七,新的思想解放也会为今后更长远的改革部署创造基础。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经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他希望在更大发展的基础上建立更完善的民主政治。从理论上说,自由先于民主,适当的私人财产的积累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没有稳固的私人财产制度,贸然地全面推进民主政治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用较长的时间建立合理的所有权制度,是未来推进民主政治的必要准备。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