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H7N9禽流感为基因重配新病毒(5)

专家称H7N9禽流感为基因重配新病毒(5)

相比于这些新型传染病,很多更危险的“老病”却较少被关注

再看另一组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报告,2012年,全国共报告甲类传染病发病76例,死亡1人。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 3216856例,死亡16720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及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 的94.55%,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流行性出血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38%,其中狂犬 病的致死人数和发病人数比更是接近100%。而在2012年,甲型H1N1,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和非典的致死人数则分别为3,1,0。

可见相对于新型传染病,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老病”造成的死亡和损失更大,但这些“老病”却较少引起如非典那样轰动性的关注。对此,不少专业人 士都在反思,清华医院王仲医生的看法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他认为:“SARS的防控方法并不可取。在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几千人发病的传染病就让大 家如此恐慌(以至于谈病毒、谈传染色变),让经济如此损失,是不是代价有点大?”此外,方舟子、土摩托等一批科普作家也持同样的看法。

 

新型传染病产生是全球现象,中国作为人口和国土大国自然也躲不掉

前文已经提到了,传染病的进化、新传染病的产生是全球都存在的,并非哪个国家可以躲掉的。仅以禽流感为例,从1993年至今,在全球范围内,瑞典、荷兰、意大利、美国、墨西哥和中国分别产生了不同亚型的新病毒,而疾病爆发的国家更多。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也要遵循同样的规律,在这样的人口数和国土面积下,假使新型传染病产生不受其它因素干扰随机分布,中国“中枪”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

当然,即使不是疾病的起源国,也不一定能幸免,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传染病源发于哪个国家都有可能造成全球大流行。“人员、商品和思想在世界范围内 的大规模迅速流动是疾病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国际卫生教授乔纳森•M•曼如是评价当今全球传染病的蔓延趋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