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杨涛: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

 

四、未来宏观经济预测

社科院做了一个宏观经济模型的预测,可以看到未来潜在增长率是逐步下降的。当然这个宏观预测,本来在某种程度上就像算命,因为它中间涉及到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从趋势上看,我们觉得是合理的,未来这种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逐渐很明显的。我们从过去时刻以8%作为基本一个合理经济增长的底线,甚至未来会逐步落到6%,甚至5%,以它作为一个我们认为经济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常态,所以未来我觉得很有可能会经历这种真正的转变。

(一)中国经济要适应什么样的节奏

与此相应的提出一个概念,就是中国经济要适应一个什么?适应一个慢节奏。过去跑的太快了,现在可能需要一个适应慢的节奏。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所谓淡化增长目标,强调结构调整。我们知道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有一种只争朝夕的思想可能时刻贯穿在我们所有人的心里。我们想用短短的几十年迅速的超越很多国家,迅速地使很多人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所谓这种大干快上、后发超越,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一直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弥补失去的几十年的岁月。

但是如果从78年改革开放开始算,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三十而立。三十而立的阶段,就不能像20多岁的时候老是奔跑,老是蹦达,就需要思考一下,未来是否要把握好这个节奏。同时,也要回答好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么快速的增速,在全世界都少见的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长期接近10%的这种高增速是否会持续?我们都知道人如果长期保持这样一个高兴奋状态,比如说运动员,那么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兴奋剂,这样一个经济体它长时间保持快速的增速,它背后肯定有一些非常正常的刺激在里面。刚才我们谈到了,无论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的结束,还有资源稀缺性等等一些因素导致较快的增速已经不可持续了。

(二)较快增长能否解决现有矛盾和问题

过去一个流行的主流概念,为什么要8%?8%很多人认为是中国潜在的GDP增长率,达到了8%,经济当中才不会出现大量的失业,不到8%,那会出现失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所谓较快的增长,持续了这十几年,解决了经济社会当中的一些矛盾吗?没有解决。失业率是在上升的,收入分配的差异性是在增大的,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是越来越差的,包括以现在所谓的雾霾天气为典型代表。另外,计划体制的复归越来越严重。种种问题,它根本没有通过高增长来解决。因此,这种所谓的高增长它是依靠兴奋剂来刺激的,它只是掩盖已有的一些矛盾,把矛盾推到以后再来解决,最终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是一个回答。

判断经济增速是否合理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通常我们以8%作为是否合理。但是8%是否合理背后本身就有很多的学术研究、模型构建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或者说理论与实际不太相符的一些因素。因此,如果我们单单只关注GDP的话,那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这个研究收集了各个省份,没有经过调整的GDP,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各个地方的GDP几乎没有任何波动,给人的直接感觉是它没有任何统计特点,基本上这一年比上一年非常有规律的加了多少。这个背后,不得不令人怀疑GDP数据背后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否有一些人为制造的因素。

因此,在多年高增长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业绩、企业的技术进步、企业的效率,很多没有根本性的改善。那么居民的收入和福利也并没有相应的足够的提高。因此,这个增长的背后就有水分。

(三)经济增长慢下来是否是好事

最后一个,判断经济慢下来是否是坏事情。过去我们经常以欧美经济比较慢,甚至是零增长作为反差。因此认为我们越快越好。但是现在看起来,蛋糕做的越来越大,享受蛋糕的主体却不平衡。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如放慢一下蛋糕增长的速度,把这个蛋糕多放在分配和结构调整上,放在实现效率上,把资源留起来,稍微慢一点发展,等到这个结构相对合理再扩大蛋糕,那样的话,可能会达到一个全社会都接受的一个合理状况。

这里有一个很典型的概念,我觉得值得大家注意。诸位如果关注日本的话,可以知道日本过去有个非常典型的概念,叫逝去的10年。也就是说日本在上世纪末,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它的经济陷入了衰退,它这个10年停滞不前,他们的社会受到很大冲击,经济增长出现了问题。但是很多人没有关注到,在这所谓日本逝去的10年里,它的就业率、居民的福利,还有日本持有的海外资产,它的经济结构,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那么经过日本所谓逝去的10年之后,日本对外贸易占GDP的比反而也上升了。那么就不得不使我们思考,这种经济的放慢,对于日本的利弊究竟在哪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快速的增长很多年,与经济一定程度上放慢一点,重视内部调整,相比来说,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这个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现在追求规模的这种状况,已经形成了一个共有的困局,谁都觉得是有问题,但是谁又跳不出来。正出过去黄仁宇写历史的时候,说大历史观什么的,你处于这个时代当中,你根本无法看清楚这个时代的走向,你只能是这个时代被动的承受者,但是你作为后人,你回顾历史,你可能会看得很清楚。

但是现在从经济增长模式上,我们可能要打破这种所谓宿命,历史的宿命。这个从根本上,我觉得一个着眼点还是像我刚才所说的,把政府过度的想在经济当中做太多的事情,过度的想太多的把经济做好,跳出来,很大程度上想做的更多不一定做的更好。这个虽然是大家学经济学的已经谈的一个非常泛滥的话题,但是往往泛滥的话题有可能是真理。

如果对经济研究有兴趣的人,大家可以看到美国有一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著名的专家,他当时说过一句话,给总统做经济参谋,实际上经济学本科水平就足够了。为什么?因为本科经济学教材里面讲的实际上是一些最原理性的东西,比如说供给大于需求,肯定会商品过剩、价格下降。虽然在特定情况下有可能不是这样,但是绝大多数情况肯定是存在的,这就是经济当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正如政府不应该干预过多的市场一样,这同样也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虽然它是一个平庸和泛滥的主题,但是在现实当中你往往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选择。而在现实当中讨论的太极端的那样一些主题,虽然能够吸引决策者,吸引公众,但是它往往是错误的。最真实和最合理的生活往往是平淡无奇的,所以最合理的经济发展状况往往是一个中性状况,就是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市场,也不能放任一点不管。当然这个结论有可能对多数人来说是没有兴趣的,因为在现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些刺激性的、挑战性的或者是极端性的一些结论。

(四)挤出增长中的水分

1.外延的水分

与此相应的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追求没有水分的增长,把这个增长当中的水分挤出来。有哪些水分呢?一种叫外延的水分。外延的水分是什么?就是没有形成生产能力,或者虽然形成生产能力,但是造成产能过剩的一些投资所对应的这部分经济增长。比如大家关注各个地方的一些消息可以看到,有些地方路造了一半,用不上。有些地方,这个县与那个县之间造了一个桥,因为协调不上,桥也用不上了。我看到最新的一个新闻,某个地方盖了一个什么高架桥,但是那个高架桥只有不到一人高,大家得低着头钻过去,当地政府说谁爱过谁过,不爱过从别处过。这个我觉得就是一种典型的外延水分,没有一些形成真实的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益的一些投资。

2.内涵的水分

挤出内涵的水分。就是说用过多的投入产生定量的增长,浪费了过多的资源,消耗了过多的资源来产生一定的增长。这种浪费应该说在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增长过程当中体现的非常明显。比如说像山西这种煤炭大省。

3.生态破坏的水分

另外就是这种生态破坏的水分。生态破坏的水分太明显了,尤其跟大家切身相关的雾霾天气。我本来以为北京以前也就是这样,只是说今年以前没有关注到,但是后来听朋友说,确实今年比往年污染指数上升的非常快。因为我印象中每年自从奥运会之后北京都有比较昏沉沉的天气,但是人家说确实今年污染上升的非常快,因为奥运会之后,本轮应对危机之后,又重新上了各种大干快上的项目,尤其是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应对所谓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约束已经所弱化了,所以导致生态破坏是越来越严重了,这些都是增长当中的水分,甚至说是污水。有这些污水的增长,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政府报告当中一个绚丽的数字,对大多数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我觉得面对这种现象,需要我们从每个人,从不同角色的人都认识到经济增长真正要以提高效率为主。只有以效率优先,把经济速度放慢才能符合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长期利益。

 

责任编辑:平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