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化理论的历史境遇(2)

当代中国文化理论的历史境遇(2)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日本、法国和俄国三条渠道传入中国的。日本是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清末流亡日本,具有救亡图存意识的进步思想家、革命者和留学生,受当时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依据日文翻译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大批革命知识分子,通过勤工俭学赴法寻求马克思主义,他们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国内介绍马克思主义,开阔了国内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使法国成为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条重要渠道。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布了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社会制度由理想变成现实,从而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寻求民族解放的重要工具,他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派人到苏俄学习,开始自觉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正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方向,更加坚定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并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因此,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就成为中国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渠道。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最终实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必然的历史选择。

中国最终选择来自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一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不是一种凑巧的机缘,而是不仅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而且更有其深层的文化必然性。对此,毛泽东曾指出:“从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7](p1513-1514)这里,毛泽东至少从两个方面给我们说明了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因素,一是中国顽固的封建主义文化打了败仗。它不仅使在它指导下的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而且也造成了中国近代在现代化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落后与衰亡。这种形成于农耕社会,以农业文明为根基的传统经验文化,具有明显的重经验、轻理性,重群体、轻个体,重专制、轻民主,重传统习惯、轻自由创造的特征。“中国自甲午一创于东邻,庚子再困于八国,海内憬然,始知旧学之必不足恃。”[8](p152)当这种文化在19世纪遭遇到以工业文明为根基的现代理性文化,就很快败下阵来,再也不能成为中国救亡图存革命的文化驱动力。二是西方资产阶级改良观念和革命思想败下阵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代表者曾经先后进行过两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一次是康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尝试,一次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尝试。两次尝试的失败,说明19世纪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没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所必须的条件,薄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在经济政治上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来自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遏制,使资产阶级共和思想在中国一开始就缺少救亡图存的历史基础。

马克思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9](p11)封建主义文化的败仗和西方资产阶级改良观念、革命思想的破产,充分说明中国的历史变革需要更加先进,并且符合中国社会历史现实需要的理论。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深刻透彻的思想力量和改变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普遍影响,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彻底的革命性,对近代中国文化救亡图存革命性诉求的表达,成为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0](p272)无产阶级要想彻底解放自己,“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1](p307)《共产党宣言》所表达的这种旗帜鲜明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态度,揭示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实质,指明了中国近代革命的道路和方向。对此,我们可以在毛泽东青年时代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中得到说明,毛泽东在回忆中说:“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并强调,“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12](p21-22)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理论就是在这种革命性的诉求中,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性文化逐步形成的。

二、改革开放的全新境遇及其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恩格斯曾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13](p284)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同时揭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的新篇章,从而使中国文化及其理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时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新征程,更是把中国的文化建设纳入开放的全球化历史视野,溶入滚滚前行的世界历史潮流之中。进入新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又赋予了中国文化理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