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指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1](p11-12)进入21世纪,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这首先是因为,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自身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2](p14)虽然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同时也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即由对物质需要的强烈追求转向对精神文化需要的更多渴望。这一方面使“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3](p14)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在经济生活得到满足以后,通常都会产生更加强烈的精神文化需要,再加上中国在长期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迅速发展相比,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发展相对较慢,就使“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其次是因为,从世界历史发展新变化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24](p14)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大力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切实增强中国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中国不仅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同时也要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以邓小平理论强调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发展战略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就是在这种改革开放的全新历史境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而日益突出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