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争论中应反思的几个问题(4)

“国进民退”争论中应反思的几个问题(4)

再次,私企在经营过程中的不规范经营行为,特别是在劳动力雇佣上的一些问题,导致私企面临较高的人力资源机会成本。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私企的要求基本上就是纳税,至于社会功能和效益等方面则很少要求,这使我国私企虽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私企一样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却不像后者同时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义务和由国家总体调控制约的社会效益要求。部分私企不能规范经营,在财务管理中弄虚作假,偷税、骗贷、逃债、不讲信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假冒伪劣、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在劳动力雇佣上,则存在不遵守劳动法、漠视工人合法权益的问题。超时加班,雇主拖欠、克扣、压低劳动者的工资,工作条件恶劣,社会保障很差等问题的大量存在,使劳资关系紧张,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一是工人对企业认同感差,企业难以留住培养起来的熟练工人,刚刚招到的新工也存在流动性过强的问题;二则表现在工人生产积极性弱,偷懒性对抗行为增多,浪费性生产和内部人偷盗及搭便车行为时有发生,企业人员矛盾多发,协调和管理成本高。实际上,劳资关系的紧张已经成为制约许多私营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关键。

第四,部分私营企业主奢侈性消费降低了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缺乏技术升级投入使企业难以获得创新收益,难以适应经济结构性调整需要。资本积累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总体来说,大多数私营企业主十分注重提高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但也存在部分企业主挥霍性消费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从创业期过渡到守业期后,骄奢攀比之风渐盛。过度消费是对企业积累能力的极大损害,它限制了私企的再生产规模和能力,弱化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由于部分私企受近利因素、资金短缺等影响,投入研发资金少,技术人才匮乏,缺乏对国家产业升级的长远考虑,当经济结构调整时,难以应对,出现资本的技术性过剩,这也是部分私营企业不能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五,部分私营企业缺乏长期战略规划,过于注重资本经营,高度投机性的经营操作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一些私营企业主单纯以短期利润为导向,特别是近些年在资本运营的理念引导下,从不敢负债经营到举债度日,从忽视资本运作到过度沉溺于短期投机操作,荒废实业,将大量资金用于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虚拟产品投资,虽在经济扩张期取得较好的经营收益,但在社会信用收缩时却不得不承担巨额损失,有些私企资金链断裂不仅使原有主业难以为继,而且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信用紧张,激化了信贷资金供求矛盾。

以上问题,就像潜于海底的礁石,伴随2007年后我国宏观经济的转向进一步暴露出来。私营企业存在的这些内部矛盾,加之其外部存在的与外国垄断资本、国内国有资产的竞争,使私企在总体发展的同时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外因亦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如果私企出现的问题仅被简单归因于国有企业的不平等竞争而忽视错综复杂的内部缺陷,将使私企的内部矛盾进一步累积,也势必将滞缓私企的整体发展。私企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苦练内功、弥补不足,以此,才具有持久的发展能力,也才是实现“民进”的根本途径。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