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官民默契”基础是什么?

中国的“官民默契”基础是什么?

在中国网络舆论场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官民对立情绪:凡是官方发布的,就是值得怀疑的,而那些没有权威证据的草根言论,反而令很多人“深信不疑”。 近日,雅安地震再次将这种情形展现在网民面前:且不说关于地震的各种不实信息漫天飞舞,只需看看意见领袖对红十字会的不依不饶,而完全无视红十字会在抗震救灾中的积极表现,这些人在危急时刻不是雪中送炭而是唯恐不乱,就足以理解:要在中国建立舆论上的官民默契,仍旧任重道远。官民

也正是这些人,对于大洋彼岸的新闻自由羡慕不已,不过事实也许会令他们感到失望。正如此前许森研究员在《学学美国的“官民”配合》一文中提到:“在涉及国家安全和核心政治、经济利益上,美国官方、民间、媒体是何等一致!这里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而如何实现“官民一致”,尤其是在一个信息碎片高速流动的网络世界里,有着不同的选项,以美国来说,至少包括这两种:

第一种“一致”表现为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基于利益驱动的协调配合,比如2013年2月,前脚名为曼迪亚特的网络安全公司前脚刚煞有介事地的抛出几十页报告论述“中国网军窃取美国商业机密,威胁国家安全”,后脚名为白宫的政府机构后脚就闻鸡起舞抛出行政战略“抵消窃取美国商业机密”的威胁,曼迪亚特公司因此可以从客观的网络安全市场业务中分到不少羹,白宫可以为此冠冕堂皇的违反自己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玩一把歧视性的保护贸易,各取所需。

另一种“一致”表现为建立在共同认知基础上的默契配合,比如在信息社会媒体对什么是新闻的认知,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报道频率。首先看图1,这是2013年4月15日下午1点到4月16日上午7点,波士顿马拉松恐怖爆炸袭击事件发生之后的新闻报道在谷歌新闻中展现出来的数据走势。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