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在于形成“改革习气”

中国未来在于形成“改革习气”

回到深圳,回到思考的原点,回到改革的起点,回到现代“中国梦”发源地。

深圳  改革开放

首先问,该如何定义现代中国改革。改革是什么?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符合人民诉求,紧跟历史潮流,贴近先进文化,顺应世界趋势。改革是为社会前行注入动力,促进时代良性变动,是对“生命在于运动”的一种诠释,也是“群体人性”的一种动态回归。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司法等各个体系的变动,相较于其它极端方式,若改革获得共识,其付出的代价最低,而取得的成效最大。

为什么要改革。因为时代在急剧变化,要适应新的生产力就必须做出改变。为什么要改革,对于中国来说,相较于其它极端方式,改革获得共识,其付出的代价最低,而取得的成效最大。为什么改革如此迫切,因为现代中国仍然是一相对落后国度,太多方面仍落后于世界文明,要获得文明上的平等,要让个体人人得以富足,就需要改革。另一个更直观原因是:当下中国有两大最棘手、最艰巨的任务,一是腐败横行,一是贫富悬殊,历史证明这两点会造成国家从繁华走向没落,人民从富裕走向饥饿,族群从团结走向分裂,直至沦为战争甚至杀戮,最后所有人都会遭受噩运。要完成这两大任务,变革是一步必走之棋。不变革,后果可想而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才是应该遵守的基本定律。唯有变革,才可能救赎中国未来,只有形成“改革习气”,民族才可能真正复兴。改革的目的就是直面现实困境,打破既得利益,规范权力职能,祛除企业垄断,保护公民权利,健全自由市场,建立法治社会。

也有人对改革提出反对意见,称越改革越腐败,改革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改革让社会问题越积越多。得出这个结论,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对社会现状和政治体制缺乏理解;二是别有用心,在原体制下获得好处的利益集团为维持既有秩序,保护既得利益不受损害,故意曲解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将改革后的诸多负面现象包括腐败作为指责和攻击改革的武器。现代中国的诸多问题,不是因为改革而导致,而是因为改革不彻底所造就,政治体制改革的迟滞不前,导致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司法体制改革的抱残守缺,导致法治社会成了集体憧憬;社会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百姓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方面压力重重;文化体制改革的固步自封,导致道德水平日益滑坡;经济体制改革虽然走在最前面,但由于其它体制的拉后退,以致出现“国进民退”这样的“逆改革”现象。

为什么是深圳?深圳是现代“中国梦”的起点,是近30年来发展的最大引擎,是20年前的“东风放来满眼春”。它是思想解放的象征,是改革开放的标签,民族正能量的结果。一个改革的深圳,没有传统思想的牵绊;一个包容的深圳,没有意识形态的约束;一个进取的深圳,没有官僚本位的擘肘,一个开放的深圳,敢于责问旧体制的条框并动手砸破篱笆,一个拥有梦想的深圳,敢于“杀出一条血路”。正因为这种大无畏的改革精神,深圳创造了无数奇迹,同时也点燃了民族复兴的“星星之火”,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以至于整个广东,为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立下莫大的功勋。以习仲勋、任仲夷、项南、袁庚、吴南生、梁湘等为代表的一批改革家的艰辛努力,让这个国家再一次睁开眼睛看清外面世界。而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对于改革的热情,已经慢慢淡漠,特别是一部分人和组织在获得个人利益后,不仅不想改革,甚至在拖累改革。勇于改革,脚踏实地的去改革,竟然成了稀缺资源。

而中国过去30余年经济高速增长,一直根源于改革红利。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其它资源成本更低,当时中国其它周边国家与地区发展极快,日本、韩国、台湾、香港蒸蒸日上,而中国大陆的国民经济却一度到了崩溃边缘;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制度的变革解放了个人,让民族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才造就了30年的发展。因此,没有改革,劳动人口再多,劳动力价格再低,科技生产力再发展,全球化进程再顺利,中华民族恐怕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改革的红利,其它的任何红利都难以得到体现。所以中国的发展,仍然在于形成一种“改革习气”,不能在局面好转时,就忘却了应该坚守的原则。不过,幸运的是,一种新的气象正在形成,我们可以听到,南巡的改革之路依然锵铿有力。

邓公曾经讲过: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可见,改革虽然美好,但必定任务艰巨,也必然会面临很多阻力。不过,既然来到深圳,肯定已经准备承担,这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所有公民都要承受的责任。

其实自30多年前改革开放以条,这条“光辉之路”就已经无法回头,这里,是深圳梦的起点,也是中国梦的开端。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