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党务公开的历史典范
在世界共产党的历史上,实行党务公开的楷模典范,当属马克思恩格斯1847年创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和1864年创立的“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这两个以马克思恩格斯为创始人和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组织,坚决地贯彻了党务公开。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当时并没有提出“党务公开”的概念,但是,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主张党内生活的公开化和公开性的原则,并身体力行地推动党务公开。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和实行的党务公开,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第一,党的各级职务向全体党员的公开开放;第二,党的中央委员会向全党作全党活动的公开报告;第三,党的各种会议议题在会前的公开开放;第四,党的各项会议记录在会后的公开开放;第五,党内各项事务定期向全体党员的公开通报;第六,党内思想言论和观点的公开开放;第七,党内争论和批评的可以公开进行;第八,党内财务收支的公开开放;第九,党内纪律监督的公开开放;第十,党内处置不良分子、违纪分子的公开开放。
4.党务公开的经验教训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果断地推进党务公开,在继承马恩党务公开实践成就的基础上,又积累了新的成功经验。列宁对党务公开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党内重大决策应经公开讨论后决定。在全党必须遵守的决议未经通过之前,必须展开广泛的讨论或争论,充分自由地进行党内批评。例如,1918年在关于是否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的问题上,列宁坚持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通过几次的公开争论和辩论,最终达成一致。二是党内允许公开存在不同的思想观点。例如,在列宁执政的七年间,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党的领导人,都曾在思想认识、政策主张等方面,多次激烈地反对过列宁。三是关于党的领袖的产生应经过党的代表会议展开公开、充分的讨论。例如,1922年,列宁写了《给代表大会的信》,提出当时党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的优缺点,以便让全党同志选择自己信赖的领袖,并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列宁关于党务公开的这些措施,深得全党的赞成拥护。但遗憾的是,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阻断了党务公开的发展,破坏了马、恩和列宁的优良传统,致使党务公开消失殆尽、荡然无存。在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苏联共产党的党务重新恢复为神秘的领域,从而改变了共产党固有的民主性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共产党的所作所为,还影响了其他国家的共产党,造成共产党世界在党务公开问题上的整体性倒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今天,继续清除斯大林在党务公开领域残留的错误认识和体制障碍,仍是亟待完成的任务。
许耀桐:党务公开八议(2)
- 党内民主的生动实践2022-10-18
- 党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和方式2022-08-15
- 突出“三性”,高质量选举产生党的二十大代表2022-07-21
- 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2022-07-18
-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2022-04-01
- 殷庆言: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2022-03-31
-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2022-03-28
- 坚持纪委政治机关属性是《条例》最鲜明的特征2022-03-25
- 完善领导体制,坚持和加强党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面领导2022-03-25
- 全面规范各级纪委的组织制度和运作方式2022-03-25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刘京菊: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应答与世界担当
- 巩固拓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走深更走实
- 政策技术双驱动 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迈向规模化
- 赓续精神血脉,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从天津再出发 携手贡献“上合力量”
- 单月用电量破万亿,彰显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性
- 上合携手共进铺展数字合作新画卷
- 聚焦城市现代化建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 “馆城融合”让博物馆融入城市生活
- 向“新”做“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动能足
精选视频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三场重要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减量发展: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减量提质
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北京在减量提质和创新赋能方面的典型案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