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又好又快的“两型社会”建设之路

探索又好又快的“两型社会”建设之路

编者按:2007年底,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湖南“四化两型”建设,推动社科交流、促进学术创新,日前,由湖南省社科联、省长株潭“两型办”联合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湖南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在长沙举行。本届年会以“两型社会与文化建设”为主题,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机遇、“两型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并提出一些颇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本版特刊登此次年会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

节约型社会

加速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资源节约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要努力抓好政府、企业、居民三个层面的工作。

政府是资源节约的排头兵。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政府引导企业等经济行为主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完善资源利用管理。同时,政府的行为效能也直接决定着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政府自身的节约也是资源节约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部分机关已形成了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因此,建设节约型机关,突出小政府、大服务已是当务之急。企业是资源节约的主力军。企业是资源利用的最大主体,企业的资源节约直接关系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企业推进资源节约,要突出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要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增强资源利用能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要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成本节约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提升资源管理利用水平。居民是资源节约的生力军。居民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重视和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考虑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要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要避免过量消费,使消费实现高质量、高效益。

资源节约还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制度保障。

首先,政策引导是基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完善调控机制,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高附加值低能耗工业的发展;二是做好资源规划,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是加强重点物耗单位(部门)的监督管理。其次,市场调节是主体。一是要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发挥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管理效率的作用;二是要适时研究调整资源类产品价格,形成合理的市场传导机制;三是要完善市场节能降耗服务,充分发挥民间团体和服务公司的作用,协助经济主体主动节能降耗。再次,激励约束是动力。资源节约最终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约束的有效性。激励约束可分解为彼此相关的三个方面,即激励约束规则的制定、激励约束规则的合理性、激励约束规则的运行。最后,技术创新是保障。进行技术创新是节能降耗的关键手段和主要措施。一是建立主导产业的技术开发体系,促进主导产业的结构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要建立健全产学研一体化机制,要有效整合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部门的技术资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服务;三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缩短科技成果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历程,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中共株洲市委党校副校长 赖建明)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