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内涵解析

“两型社会”内涵解析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形态。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新任务、新挑战,需要科学的理论对其进行指导。而只有正确把握“两型社会”的内涵,才能确保“两型社会”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两型社会”具有丰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内涵。

“两型社会”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形态。与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两型社会”虽然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特征,但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停滞或倒退。“两型社会”要求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两型社会”的实现也不能以牺牲经济的发展为代价。“两型社会”赋予了经济发展新的内涵,即经济发展不仅是指量的增长,还包括质的飞跃,实现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资源节约不单是指资源开采和利用数量的减少,环境友好也不单是指通过控制工矿企业的发展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是要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制度的创新、技术的革新、理念的更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多的财富,让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享受良好的环境。

“两型社会”是建立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基础上的社会形态。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依靠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投入产出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实现的。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力度,但在单位资源产出水平、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给环境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之相对应,集约型生产方式因其所具有的注重效益、节约资源、注重质量、保护环境等优势,是符合人类发展的长期利益、符合“两型社会”基本要求的更为科学的生产方式。

“两型社会”是建立在公平分配基础上的社会形态。分配不公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最大威胁,也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最大阻碍。当前,我国存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且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带来诸多问题。例如,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对环境质量和环境产品的需求不同,为寻求改善现有差距的方案而对环境的态度亦有所不同。“两型社会”建设要想取得明显成效,就必须对现行的分配制度和社会结构进行重大改革,尤其要加强收入分配方面的调节力度,力求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分配公平的目的。

“两型社会”是建立在回归传统消费观念基础上的社会形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生产、分配领域,而且体现在消费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被看作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追求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的消费以及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成为部分消费者的流行心态。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不利于良好风气的形成,因此,传统的简朴、节约的消费观念,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传统消费观念的回归并不意味着生活水平的倒退,而是建立在消费内容进一步丰富、消费品位进一步提高基础上的更高境界的生活状态。

“两型社会”是以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共同实现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进程中,要将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绿色政治观念、绿色政治机构、绿色政治制度和绿色政治行为。绿色政治观念是指将尊重自然、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等观念贯穿整个政治生活的全过程,以整个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一系列政治活动;绿色政治机构是指政治机构的组织、运行要遵照精简、节约、高效的原则,避免人浮于事;绿色政治制度是指要制定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政策法规,规制、引导各类主体的行为向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绿色政治行为是指政治主体的行为要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而作为最主要的政治主体的政府则应发挥好带头作用。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