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与“建设心态”

“问题意识”与“建设心态”

有人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问题时代”。你看,大有大的问题,小有小的难处;富有富的问题,穷有穷的矛盾;发展慢了不行,快了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种种不平衡,也产生了不少问题;环境与民生,食品安全与空气质量,上学、就医、房价、养老、堵车等等问题,现实、具体,纠结、揪心。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毛泽东说过,“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矛盾,无时无刻不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一个问题世界。从矛盾的运动规律看,所谓发展,就是解决旧矛盾、同时又带来新矛盾的过程,但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正是发展的意义之所在。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矛盾凸显,是符合规律的。

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信息传播者。望远镜、放大镜和显微镜,无时不在,无处没有,全天候、进行时、即时性的直播,使社会的清晰度越来越高。有些原来显现不出来的问题,现在也成了问题。质疑更成为一种常态。

应该看到,“问题意识”的增强,是理性提升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更是判断领导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素质高低的一把尺子。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说,所谓工作,就是不停地解决问题,心中、眼里如果没有问题,意味着也就没有工作。因而,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视,不解决;光有“问题意识”还不够,还得有“建设心态”。这种心态,乃是解决问题的愿望,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的同时,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前不久,湖北新闻工作者就“以何种姿态履职”话题展开“我是建设者”的大讨论,引发了积极的反响和深入的思考。《湖北日报》原社长周年丰谈到,发展带来的问题,可能比不发展多得多。如何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就是在检验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里的“泰山”,就是离我们越来越接近的两个“一百年”。

作为社会正义与社会公德守望者的媒体人,肩负着弘扬主流价值、引领社会文化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更应成为社会成长的一束光源。因而,具备这种“建设心态”,乃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责和使命。有了这种“建设心态”,就会努力去洞察事物的主流和本质,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腿子就不会发软;在网络的裹挟中,方向就不会迷失。更不会成为网络舆论的跟风者、网络热点的炒作者和网络谣言的传播者。热衷“唱衰”、习惯“扒粪”、片面“亮丑”,就不会有市场。

“问题意识”和“建设心态”,两者缺一不可。有前者无后者,不仅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反而还可能会让人丧失信心;有后者无前者,也无法集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