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案例】
编者按:4月的一天,宁波东部新城建设工地,一块被建筑钢材、砖料“包围”的空地上,一张简陋的讲台,几十块水泥砖排成的“椅子”,一堂党课即将开始。午饭刚过,戴着安全帽的工地党员和不少工人师傅就纷纷围拢过来。“老师”来了,他不是西装革履的“理论教员”,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项目部技术员小董。他手持小喇叭,讲课的题目是“我们建设中的东部新城”。
这是宁波微型党课的一个场景。作为党课教育的新形式,微型党课在宁波受到了普遍欢迎。据抽样调查,宁波市党员对微型党课的满意率达94.6%,表示愿意自己讲授微型党课的达81.8%。都说党课教育难,那么党课教育为何在宁波热起来?微型党课又是怎么上的呢?
起点:一场演讲比赛引发的新探索
1998年6月,宁波市江东区白鹤街道组织开展了一次题为“心中的榜样”党员演讲比赛,效果特别好。一位党员听后感慨地说:“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简短但真实、感人,这比上一次理论党课有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街道同志深受启发。白鹤街道党工委决定改进党课教育,并首先在街道机关党支部中试行探索,让党员轮流“上阵”,围绕一个主题,每人限讲10分钟。半年试行,不但党员积极性高,而且便于组织,实际效果很好。第二年,他们在全街道党组织中推广,并取名为微型党课。通过多年不懈坚持,微型党课的范围不断扩大。到2005年,全街道累计有近两千人次站到了微型党课的讲台上,受教育的党员和群众达数万人之多。
近年来,宁波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有40多万名党员,2.1万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农村党员16.8万,组织关系在街道、社区的党员13.8万,非公经济组织党员5.1万,流动党员1.7万。大量党员在基层,基层党课教育开展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市党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然而,前些年,基层党课教育的实际状况并不乐观。
据前几年的一项调查,全市33.33%的社区、39.87%的学校、52.30%的农村、50.00%的企业认为近年来党课教育“成就一般”。对党课教育,13.92%的党员认为“可有可无,无所谓”,2.61%的党员认为“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在回答“你参加党课教育的态度”时,15.30%的党员选择“党组织安排了只好参加”,1.84%选择“不参加”。基层党组织普遍反映:党课教育越来越难组织。
为什么党员不爱上党课?调查发现,传统党课教育形式老化、内容虚化、功效退化,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是根本原因。大多数党员并不是不想上党课,而是认为传统党课“又大又长”、“离自己太远”、“不贴心”。在回答“你对党课教育的看法”时,76.92%的党员认为“很有必要”,但在回答“你认为当前党课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选择“内容较虚,离自己太远”的占68.81%,选择“形式不活,亟须创新”的占72.49%。另一方面,党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样、平行,党员对党课教育内容、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此外,人们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流动性加大,使得党员集中学习的难度增加。调查显示,基层党组织每次党课教育的时间集中在1-2小时,比例为49.44%;2小时以上的占28.40%。
在这种情况下,改进传统党课教育形式,寻求一种简短、平实、活泼、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党课形式,是基层党课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白鹤街道微型党课的先行探索,为基层党课教育的创新找到了一个有效的突破口,这场演讲比赛成为宁波微型党课探索的起点。
塑形:“四个转变”贴身合体
农历正月初五下午1时许,王隘社区党员活动中心十分热闹,社区30多位离退休老党员兴致勃勃地前来参加新年的第一堂微型党课。
小型会场的正中央悬挂着党徽。党课的第一项内容为街道领导作微型形势报告,老党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参加微型党课,不仅要听,还要自己讲。在街道书记讲过后,三支部刘兴志走上演讲台,向大家道出了自己对党员意识的认识。五支部盛文燕介绍了党支部结对帮困的做法。一支部宋广淮则与大家一起分享二楼他们进行社区公德教育的新经验......整堂课40分钟,老党员们侧耳倾听,表情认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