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白鹤街道开始探索微型党课起,宁波市委宣传部就关注这个党课创新载体,加以指导引导。2005年,市委宣传部对微型党课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微型党课正式成型。
与传统党课教育形式相比较,微型党课保持了传统党课的核心内容要求,但在授课时间、授课人、授课主题、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灵活调整,使党课更贴近基层、更贴近党员、更合党员的口味,而且易于组织、便于参与。具体体现在“四个转变”上:
在教育主体上,变“一人讲”为“大家讲”。针对过去普通党员在接受党课教育中存在的“听得多、看得多、思考少、参与少”,参与党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微型党课开创了以往党课自始至终由领导、专家一人讲的模式,把话筒交给普通党员,让他们走上讲台。在具体操作中,一般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根据党员教育的中心议题,打破职务、岗位、资历、学历的限制,鼓励每个党员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议题,大胆走上讲台,人人争当教员,人人都是学员,相互都是听众,党员们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平等互动地交流自己的思想、见解和体会。
在教育时间上,变“长篇大论”为“短小精悍”。传统党课教育,领导、专家一讲往往就是一两个小时,既不适应当前快节奏、多信息的现状,实际效果也明显打折。而微型党课每人的宣讲时间一般为一二十分钟,时间短,内容集中,效果却好。不仅宣讲者易于准备,而且组织者易于组织,党课教育少了“拖沓、说教、空泛”,多了“快捷、平实、精巧”。从实践来看,宣讲者往往从一个小角度、从一件小事入手,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入情入理,可亲可信。
在教育内容上,变“单一型”为“多样型”。传统党课教育内容一般突出政治理论教育,而微型党课内容却十分丰富。它可以是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是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可以是形势政策任务,也可以是党员自己的思想火花、学习心得;可以是党史党规党纪,也可以是法律经济管理等等。同时,讲课的内容也比较实在,结合的人和事都来自党员干部群众的周围,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因而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授课者用自己的语言讲身边的故事、聊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内容实在,有说服力,更能触动、吸引每一位基层党员。
在教育形式上,变“灌输式”为“互动式”。传统党课教育,讲课者往往“居高临下”,是我讲你听,以单向灌输为主,听课者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而微型党课教育形式比较灵活,在操作上,一般由党支部实际作为主持人点明主题,引导发言,串连内容,充分调动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党员授课者在精细准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支部书记总结点评、归纳提炼,达到说透道理、阐明主题的目的。同时,许多主讲者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精心制作与宣讲主题相一致的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的多媒体课件,改变了传统党课教育“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堂课”的授课形式,教育的直观性、互动性和吸引力大大增强,使党员能坐得住、听得进。
推广:把“盆景”变成“花园”
微型党课在白鹤街道收到了广泛欢迎,但一个基层单位的经验能不能为全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接受?一个点上的经验能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全市面上的做法?宁波市着重从区域示范推进、主题活动推进、政策保障推进三个方面入手,三年时间“三步曲”,使微型党课在全市迅速普及、推广、开花、结果。
区域示范推进。经过8年的基层街道实践探索和深入调研,2005年6月开始,市委宣传部按照“由点到面,由内到外”的思路,首先指导白鹤街道所在的东江社区,在全区所属党组织中进行长达一年的区域先行试验推广。江东区委建立了全区微型党课推广组织体系,在全区进行了广泛的动员、示范和组织发动,重点指导社区、楼宇、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开展,同时把开展微型党课列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着力从思想上、活动上、制度上推进微型党课在全区普及,为全市推广积累经验。2006年6月,召开全市基层党课教育现场观摩交流会,微型党课教育在全市全面铺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