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观后感—升腾一股奔涌向前的追梦力量

《正道沧桑》观后感—升腾一股奔涌向前的追梦力量

摘要:眼下,中国社会太需要理想信念的黄钟大吕来激荡平庸麻木的心灵,太需要深沉激越的英雄风骨来对抗浮躁焦虑,太需要理想以及笃信理想的定力来应对各式各样的诱惑和挑战了。

眼下,中国社会太需要理想信念的黄钟大吕来激荡平庸麻木的心灵,太需要深沉激越的英雄风骨来对抗浮躁焦虑,太需要理想以及笃信理想的定力来应对各式各样的诱惑和挑战了。我们都曾感动于先贤们为梦想追求的激情,都沐浴过革命英雄主义的荣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呼唤更多的像《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这样的能够给人以向上力量的文化产品问世。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电视台联合摄制的50集电视片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为鲜明主题,以回眸历史、洞察真谛的大视野,以开辟未来、拥抱未来的大信心,系列综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再现在社会主义500年的追梦过程中产生的若干脍炙人口的故事,浓墨重彩地讴歌众多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昭示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走不远,一个缺乏远见的民族决不会拥有真正的未来。远大的胸怀、超然的眼界、宏伟的气魄,归根结蒂离不开对理想的秉持和坚守。为理想而追求,为信仰而奋斗,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主旋律。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最完美的国家制度”、最美好的社会梦想,它从500年前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中诞生到现在,一直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对后世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业、欧文,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从巴黎公社社员到中国共产党人,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在激励着人们不懈地探索和追求,一直升腾着一股经久不息奔涌向前的追梦力量。

人们为什么崇尚理想?因为,理想信念代表一种希望,它像一颗有生命的种子,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只要心中有理想有信念,一切都会充满希望;因为,理想信念是一种对未来的构想,支撑着人们的追求,聚合着生命的力量,牵动人们义无反顾地坚定走自己的圆梦路,始终向着心中的太阳进发;因为,理想信念产生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时代英雄,英雄有品性、有个性、有血性,有勇气、有志气、有正气,他们燃烧着自己,捍卫着理想,捍卫着信念,所以,人们将目光投向英雄,仰望着、传颂着、膜拜着。为美好理想而奋斗是时代的主旋律,时代英雄则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图腾。乌托邦诞生后的近五个世纪里,已经成为完美、空想、追求的代名词。正因为有了乌托邦,才有了后来活跃在欧洲、美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才有了烁古震今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有了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信仰如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向过去,我们有很多历史经验需要进一步总结;面向现在,我们有很多难题需要进一步破解;面向未来,我们有更长的道路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国要脚踏实地、开拓进取走自己的圆梦路,迫切需要以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仰为支撑。然而,在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复杂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下,在“世俗化”趋势把众多现代人抛入庸常生活,不再追求任何超越的东西而仅仅满足于当下感受,钝化了中国社会曾经恪守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情结;“一些现代性的酸”腐蚀掉了今天人们心中的那份理想,“玩世不恭”和“怎么都行”两大“现代病”给社会文化带来肤浅和粗鄙化,“躲避崇高”、“娱乐至死”、解构理想一时间成为时髦;一些“灵魂工程师”以“大嘴”骇世甚至以西方价值观“做大众政治焦点”,精英文化前所未有地挑战人们的理想信仰,对功名利禄的贪求日益凸现地挤压着大众树立信念的空间。显然,这又是一个需要用正确的理想为社会提神塑体的时代,一个需要用坚定的信仰聚魂励志的时代。中国社会的良知空灵,中华民族的智慧远见,需要以令人信服的理论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引领人们超脱肉体的羁绊走向崇高。正是从这个意义,《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高扬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高分贝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随之而来的会是“既叫好又叫座”的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