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人民群众做好社会管理(2)

依靠人民群众做好社会管理(2)

二、群众路线是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既是维持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秩序,保障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的需要,同时又是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过程。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社会管理,既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要求,又是我们做好社会管理的独特优势。要摈弃那种把社会管理仅仅看做是维稳或社会管控的观点,单纯政府“管”、群众服从的观点,少数人管、多数人服从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根本方法,它不仅深刻影响我们的工作态度,而且影响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成效。什么时候我们更多地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我们的工作成效就是事半功倍的,为人民群众所理解的。这一点从我们依靠诸如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综合治理等方法取得较好成效的实践上,已经得到证明。这在实现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社会利益矛盾凸显、社会冲突多发的背景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需要组织的形式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是社会管理的依靠力量,这是个根本的原则,但是人民参与社会管理又必须通过组织起来的方式进行的,因为社会管理是社会化的活动,需要社会化了的个体的力量才能承担。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为我们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和要求。党委必须领导,政府必须负责,同时要切实解决党善于领导、政府善于负责的问题。要破除党和政府包打天下的观念,树立社会组织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和方式的观念,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项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对于社会组织,既要反对不信任主义,也要反对放任自流主义,更要反对所谓的独立于党和政府领导的“公民社会”的观点,努力建立规范的“政社合作”机制,形成新型的、平等合作的关系,创新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四、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需要法治保障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社会建设,如同一切建设一样,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需要把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一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要在法治的总体框架内进行。社会管理从长远来说要致力于构建公正的社会秩序,需要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等形成合力。为此,需要通过法治明确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责任义务,各自按照法律规定发挥作用。二是要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培育社会组织。这其中,“依法自治”既是对社会组织赋予的权利,也是对社会组织做出的引导和约束。自治不是放任自流、为所欲为,而是要依法行事。同时,社会组织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程序等有序参与社会管理。

(作者分别为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副总编;北京市社工委委员、北京市社会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