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土耳其、俄罗斯以及伊朗三国间复杂而敌对的相互作用在中东地区,高加索地区以及中亚地区逐渐形成地区性的动荡。三国间既有利益冲突又有微妙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都与美国存在许多分歧。三国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美国的互动,都会在区域政治甚至全球重大议题上带来深远影响。
【译 文】
土耳其、俄罗斯以及伊朗三国间复杂而敌对的相互作用在中东、高加索以及中亚地区逐渐形成地区性的动荡。这三对双边关系的联结影响着各自与另外两国及美国的双边关系,那些令三国世代领导人都震惊的事件也给双边关系带来损害。安卡拉方面之前与莫斯科及德黑兰的合作关系因对叙利亚内战及“阿拉伯之春”截然不同的政策而变得紧张。
为了避免中东地区更大的战争,高加索地区新的冲突以及中亚在北约武装撤出阿富汗之后的不稳定局面,理解这些动力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随着叙利亚境内的代理人战争的深化,以及对以色列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预期,中东到了一个转折点,除非美国及国际力量能够在三方之间进行协调,就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危机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否则将出现破坏地区稳定及全球经济的后果。
历史根源与驱动力
现代的土耳其、俄罗斯以及伊朗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宗教根源,这些根源早就了欧亚以及中亚地区几个世纪以来的地缘政治。在16-20世纪期间,土耳其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扩张政策造成了黑海沿岸的紧张局势和数十次的战争。土耳其支持高加索地区的突厥人和穆斯林的政治诉求,而俄罗斯帮助土耳其境内的斯拉夫人和基督教少数族群反抗土耳其的统治。弗拉基米尔?列宁曾援助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的土耳其改革运动,最终迎来了一战之后奥斯曼统治的瓦解。现代土耳其共和国与苏维埃共和国早期在某种程度上是处于合作关系的。
但在冷战中,土耳其与苏联的关系变得疏远,一方面是因为土耳其成为了北约对抗共产主义扩张的南部堡垒,继而使得重建后的斯大林治下的苏联在黑海海峡摆出与土耳其对抗的态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一地区时有紧张局势出现,其原因包括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过于自信、安卡拉方面在前苏联势力范围内采取的泛突厥主义政策,以及两国政府给予对方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组织的支援。随后,安全优先考虑事务由国外转回国内,俄罗斯集中关注北高加索地区的极端伊斯兰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运动,土耳其专注于应对库尔德恐怖主义,于是两国都同意结束对分裂主义者的支持。这种转变,加上始自苏联末期的不断加深的经济、能源合作,以及他们各自与西方关系的失望,一同为安卡拉与莫斯科之间的政治合作及历史性的和解铺平了道路,这种合作与和解在过去的十年中进一步加深。
土耳其(奥斯曼人)与伊朗(波斯人)的关系自十六世纪以来就充满了竞争和阶段性的冲突。伊朗的什叶派传统可以追溯到波斯萨法维王朝为了区分本国与逊尼派奥斯曼帝国而进行的努力上。奥斯曼的核心利益在于阿塞拜疆和北高加索,而伊朗集中关注伊拉克,后者是什叶派穆斯林心中最神圣的遗迹的所在地。这种斗争的种种因素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帝国时代的土耳其与伊朗艰难共处着,特别是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这次革命激化了亲美的土耳其与反美的伊朗之间的矛盾。尽管该地区的一些势力较小的党派,如库尔德人,试图协调双方的关系,但并没有减少他们之间日积月累的对抗与敌意。两国都反对萨达姆政权下的伊拉克,但是共同的目标没有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合作平台。伊朗试图与邻邦保持紧密联系的需求与土耳其“边境无争端”战略促进了过去十年两国关系的缓和。但仍然有诸多因素阻止伊朗过于依附新建立的伊土双边关系,这些因素包括:历史积怨,土耳其世俗主义与伊朗宗教主义之间的分歧,认为土耳其仍在继续维护美国利益的拖延态度。伊朗的决策者已经开始寻求在有限的领域强化两国的关系,特别是在土耳其更愿意合作的贸易和旅游领域。
自十六世纪晚期以来,伊朗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就充满了冲突与合作,尽管两者都有的地区霸权野心使得两国关系更倾向于冲突。由于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莫斯科在多方地区冲突中呈主导态势,并经常介入伊朗内部事务,伊朗在历史上通常将俄罗斯视为潜在的威胁,并对其采取防御态势。冷战期间伊朗与西方的结盟也限制了伊土关系,而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用一种新的方式将两国的意识形态区分进一步凸显出来。在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当时伊拉克得到美方支持),伊朗决定改善与莫斯科这个“不那么邪恶的魔鬼”的关系,并于1986年签署了一项经济协议,试图阻止莫斯科援助巴格达。近十年来,克里姆林宫已经将伊朗视为成长中的市场(特别是常规武器方面),以及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平衡美国与土耳其利益的潜在合作伙伴。
经济与能源事务上的合作与竞争已经成为过去十年间三国关系的主要驱动力。下面也将重点提到三国在这些方面的互动。这些长期以来的劲敌通过双边对话、经济合作与能源联结来处理相互的利益分歧与持久的彼此怀疑,即便当他们面对不同强度的市场竞争和影响,或追求迥异的区域政治议程时也是如此。
国家内部的政治发展和伊斯兰世界愈发严重的两极化趋势也影响着三国的关系。尽管帝国的政治遗产为莫斯科提供了一定的优势与责任,但由于缺乏资源,它并不能像曾经的沙俄与苏联一样主导欧亚地区。土耳其和伊朗已经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对手,而中国也在中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叙利亚危机的爆发和中东地区逊尼派与什叶派群体紧张关系的升温,土耳其与伊朗之间的微妙合作关系变得紧张。随着两国政府对“阿拉伯之春”与叙利亚动荡的不同政治态度,一场地区竞争力的紧张对抗正在上演。克里姆林宫里的领导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很担忧,担心这会演化成波及欧亚大陆的伊斯兰化浪潮,对此他们已经试图重申在该地区的作用。但是为了支持旧的盟友并且帮助维持阿萨德政权的残酷镇压,莫斯科选择对抗中东的政治变化,结果损害了与土耳其、美国及欧洲的关系。
几年前,有过关于三边合作和初期区域联盟逐渐增加的可能性的对话,这种合作与联盟可能会增强地区稳定并平衡美国力量。最突出的表现是在2010年6月8日,三国领导人在伊斯坦布尔会面,而第二天是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制裁伊朗的投票,这一制裁针对伊朗核计划得到了美国和欧盟支持。
俄罗斯与土耳其:探索战略伙伴的底线
现任土耳其政府自2002年执政以来,就将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苏联时期的最后十年,土耳其与俄罗斯的贸易开始增长,安卡拉方面试图用加深经济与能源合作来为政治与安全议题上的合作铺平道路。许多俄罗斯和土耳其的选民从两国的经济联系中获益,而克里姆林宫试图影响这些联系,来鼓励安卡拉最近显现出的在国际政治中追求更为独立的立场的倾向,并间歇性地挑战美国与欧洲的政治。两国政府于2010年高调推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高级别合作委员会、年度峰会以及联合战略规划小组,主管未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安全合作。尽管如此,两国关系仍更偏向战术性的,而非战略性的,因为两国缺乏共同的政治议题,并且利益上的分歧多于一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