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2)

厘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2)

从历史进程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内涵

从1938年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至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入,但与之相伴,在国内外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看法。这些认识和看法,分别属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基础、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实质内涵、成果创造和实践意义等各种形式的误读和这样那样的曲解。

深入分析和批判各种错误认识,需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历史已经证明,解决“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这一“中国问题”,是当时中国引进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深层内在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依据;而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情境,而孤立片面地谈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去实现“中国革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再从“中国革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去理解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二是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特点和贡献,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实质内涵和当代意蕴。这既需要联系历届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理解,对中国社会历史和现状的认识,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及其未来走向的把握,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和成果贡献,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内涵,又需要通过对中国化内在机制、途径、理论表现形态的分析,揭示其在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历史层面和逻辑层面、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不同规定和内涵,来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意蕴。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进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从世界变迁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追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顺应现代化的历史要求,追赶现代化、寻求现代化新路径的过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联系世界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现代化追求的艰难历程,阐明世界现代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和现代性选择的关系,联系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现代化建设实际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来分析中国追赶现代化的艰巨性和特殊性,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作用,并力求在实践问题上反思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讨中国如何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进行现代性建构和选择,进而回答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命运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

当代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走向民族复兴,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梦”的实现,也历史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任务与方向。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如何不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为此,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必须在毫不动摇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始终注重与时俱进,深入挖掘自身传统资源,广泛汲取人类文明成果,不断赋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