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解读新加坡模式(4)

郑永年:解读新加坡模式(4)

在新加坡,竞争出来的都是社会认同度比较高的人。要吸引真正的人才,执政党必须向社会开放。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可以进行分领域的开放。在一些敏感的领域,例如和政治与安全相关的领域很难开放,开放了以后也会出现问题。但在另外一些并不那么敏感的领域如教育、科研、社会和经济领域,应当大力开放给真正的社会精英。

要强调的是,如果要吸引真正的人才,中国必须改变整个社会泛行政化的做法。在新加坡,行政级别仅仅限于政府领域,很多领域是没有行政界别的。银行、政府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等这些在中国具备行政级别的机构在新加坡都没有行政级别。有了行政级别,这些职位就有了政治性,而政治性往往阻碍人才的使用。把人才和行政级别联系起来,不是使用人才,而是浪费人才。

从人才方面来说,在新加坡分成两个领域,一是政治人才,二是专业人才。新加坡文明的水平是因为专业人才而得到提升,而政治人物则为专业人才提供一个理想环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民主一定要结合起来。另外,司法要有自治性。所有国家的司法体系,甚至连美国,总统通过对法官的任命,政治对司法也有一定影响。但是,不要去干预司法的自治性。社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如果法官律师与政治扯不清,就得不到社会的信任。

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改革开放之前比较,进步了很多。横向比较也一样。党的执政能力是将整个国家整合起来的力量。改革是各种力量互动的结果。党不能和其他力量隔离开。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呈现出开放性。中国只能在这个结构之下寻求民主化的途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