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公园会所曝光 公务宴请下一站吃向哪里?(4)

【案例】公园会所曝光 公务宴请下一站吃向哪里?(4)

人民调查 :九成网友反对北京高档会所藏身公园一事

公园会所曝光,公务宴请下一站吃向哪?

公园具有公益属性,是全体百姓公共活动的场所,理所当然属于全体百姓。可是管理方在享受着公共财政补贴的同时,占用公共用地建立私人享受的高档消费场所,这种做法是以权谋私,侵犯了公众的利益,可以说是另一种腐败。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讲的是人民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有些干部的公务消费让这句话有了新的解释:哪里方便,就在那里吃。高档饭店不敢消费了,就去所谓的高档会所消费;高档会所不敢消费了,就去公园消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句话,反正要公务消费,反正要大吃大喝,中央的八条禁令就是耳边风。

“绝对安全“的公园公务宴请扇了谁的耳光?公园会所曝光的公费消费,下一站又吃向哪里?当官员和政策打击了“游击战”,玩起了贼喊捉贼的游戏的时候,政策的权威如何体现,官员的素质如何体现,干部的表率如何体现?干部的教育管理机制,是否成了聋子的耳朵?在这个时候,吃这个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

大吃大喝的公款消费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绝对安全的公款消费应该是按标准消费的公款消费。

公园不是私人会所的藏身之地

这样的高档餐饮场所,多年来一直饱受诟病。之所以旧事重提,既与中央 “八项规定”有关,也与近日住建部发文严禁在公园内设立为少数人服务的会所、高档餐馆有关。其实,即便没有这些规定,公园也不应成为私人会所的聚集之地。

中国第一个公园诞生于1905年的无锡。当时,无锡一些名流集资,在城中几个私家小花园的基础上建起了一个公园,不收门票,也不针对任何人设立门槛,当地人称其为“公花园”。公园渐成民众生活、休憩的公共场所。

目前国内的公园,一般是由政府出资兴建并维护的公共区域。一方面,公共财政提供的补贴决定了其全民所有的性质,理应为全民提供普遍服务,而非指向特定人群;另一方面,这里也是体现民众平等意识的最佳场所,并不应该再区分差等。即便是出于维持园区正常运转的目的,有一些经营行为,也不应该肆意侵占公共场地以为私用。

事实上,众多私人会所、高档餐馆纷纷进入公园,是园区管理方与会所经营者双方利益的需要。园区管理者,可坐地生钱,获利丰厚;经营者,则可将湖光山色一并打包出售。此类高档餐饮场所的消费,多为公款吃喝,躲进公园,欢宴饕餮,同时也具备了隐秘性。这也是公园会所长盛不衰的根源所在。

当此之际,应尽快将公园中的高档餐馆和私密会所清理出去,还公园于公众,不使其成为特权的畅行之所。这既是维护中央精神及住建部政令权威性的需要,也是广大民众的殷切愿望。公园就是公园,不应成为官员富豪私下筵宴的藏身之处。

不然,受伤害的只能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

谁说藏有高档会所的公园不姓“公”?

有学者表示,此举侵犯公众利益,可称为另一种腐败。其中的道理看上去很简单——因为,公园具有公益属性,是全体百姓公共活动的场所,理所当然属于全体百姓。但简单的道理在现实语境下,却不是那么简单。至少笔者觉得,其中的“信息量”有点大。

公园具有公益属性,是基于现行体制下的公权力属性。由此提出了一个公园是不是姓“公”的问题。但假如公权力在某些作为中发生了蜕变,在权力姓不姓“公”都混淆了的时候,质疑公园是不是姓“公”,就有点舍本求末了——在古代,公园就是指官家的园林。

有人会说,这是在现代。“现代”怎么了?难道人们在一个“公”字里,除了“公母雌雄”外,都当成了“公共”的意思?那么,只有“现代”才有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也是人人有份的公共福利?因此,谁说藏有高档会所的公园不姓“公”?

也许正因为公园里隐藏着高档餐馆和私密会所,公园才更加姓“公”。设有最低消费1.5万的“仿膳饭庄”;一壶茶水卖168元的“万柳阁会所”;48元一份酱萝卜的“问月楼”,这些分别设在北海公园、龙潭公园和紫竹院公园的高档餐馆和私密会所,有多少人消费得起?但别担心,据工作人员介绍,“经常有官员来这里用餐,前几天还有部委领导过来呢。”不管从食客的身份,还是这种身份下的买单惯例,这些消费是姓“公”还是姓“私”?因此,公园是不是姓“公”?不问则罢,一问就坏了。但凡带上了“公”字,非但普通百姓一概没份,而且这钱花起来,就像花冤家似的。公款吃喝如此,公出、公车等也如此。那么,姓“公”的园,只有注入了各种公款消费的元素,才符合姓“公”的特征。别说是公园,就是芸芸众生,谁不想在自己的身份上带上一个“公”字,哪怕只是“服务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