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要“掰”到什么时候?

“儿童用药”要“掰”到什么时候?

占我国病人总数20%的儿童病患,可用的专用药品品种却占不到药物总数的2%。有关业内人士6月1日在“儿童安全用药媒体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儿童用药基本靠掰,这既存安全隐患,又造成巨大的浪费。(6月2日《 北京日报》)

儿童是发育中的个体,而不是“小大人”,显然,孩子生病,用药是与成人有区别的。是药三分毒。用药如果份量太足或是太少,均不利于健康。某家长称,此前用药量不足,孩子感冒一直没有好转,而把一袋感冒药给孩子吃了一大半后,孩子昏睡了整整一天。孩子虽然没有造成危险,却足以吓坏了家长。这边是 占我国病人总数20%的儿童病患,那边却是儿童专用药品品种占不到药物总数的2%,相差如此悬殊,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可却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困境何时才能摆脱?

谁都会说,对孩子是疼爱的。每逢一个孩子生病了,去医院看病总是一大帮人,可为何至今“儿童用药”还在用“掰”呢?这不仅仅造成了安全隐患,不仅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更是在“考验”着家长。如何给孩子喂药,成为家长难以逾越的难题。最近,武汉市黄先生一岁八个月的儿子感冒发烧,医生给孩子开药时交代,一种西药每次只能吃三分之一片。回家后黄先生犯难了,直径不到1厘米的药片,要平均分成三份,“绝对是个技术活。”可有多少家长能够在这个“技术活”前过关呢?

小孩子抵抗力弱,极易生病。在用药上更应该是相当准确。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目前儿童用药主要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标注少等几大问题。儿童用药大多数以成年人药品来替代,减量给药。“儿童专供药物”究竟为何如此为难人?诚然,“儿童用药缺乏是世界性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其背后却是功利至上。因为儿童药物开发周期长、利润低、成本高、药物评价难度大,既然麻烦如此多,又不赚钱,企业研发生产积极性自然不足。在“药”一便宜就“死”的现实中,“儿童用药”还真的要被边缘化了。

据悉,今年初,《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出版发行,这为儿科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指导与依据。这肯定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其实,解决起来,最终还是要把儿童的利益摆在至高的位置上。一方面国家要给足企业优惠。让企业拥有些“甜头”,提高企业研发生产儿童药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当“儿童专供药物”多起来了,家长给孩子喂药也不用再纠结了。

“儿童用药”要“掰”,折射出对孩子的关爱不足,自然也不只是体现在“儿童用药”上,还有“儿童读物”、“儿童影视作品”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功利”色彩,这使得孩子的童年充满了太多的“悲剧”味道。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