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短为荣

以短为荣

核心提示:新闻工作者作为读者时,大多喜欢精短之作,而作为作者时,却往往把文字写得很长。这里讲的“以短为荣”是说,我们的新闻报道应该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倡导清新朴实的文风,树立面向基层、服务读者的意识。

有的报道越抻越长,内容却越写越空,这是不少读者对媒体的一种批评。而有的媒体对读者的这种批评往往不以为然,甚至认为篇幅越长就越有分量、块头越大就越有气魄。

其中的是非很值得一议。

报道长短是个相对概念,也不是判断优劣的唯一标准。长未必啰嗦,像写焦裕禄的通讯很长,但读来不嫌其长;短未必精练,有的短消息四五百字,但空洞无物,读之味同嚼蜡。报道长短更不是不论什么作品都限定一个字数定量,当长则长,当短则短。报纸文章总是以短为好,提倡以短为荣,实质意义是,报道应尽可能用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思想内容。以质量赢得读者,不以篇幅虚张声势。

新闻工作者作为读者时,大多喜欢精短之作,而作为作者时,却往往把文字写得很长。

这里有多方面原因。

皮厚则不能短。不能一概反对由远而近、由虚而实的叙述和烘托,但在一篇报道中照应太多,就成了三伏天戴帽子——不仅多余,而且受罪。几百字过后才入正题,即使内容再好,也被陈言乃至废话所淹没。有些报道拦腰斩断,非但无伤筋骨,反而清新漂亮。海明威说,写得好的艺术其实是删得好的艺术。

浅薄则不能短。拿不出新颖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识而又要敷衍成文,只能像往牛奶里不断掺水;一句话可以说明白的事理,找不到准确的概括,只能用很多话来来回回说。冗长常常和空泛相伴,而深刻往往和简洁联结。

自负则不能短。喋喋不休通常是低估了读者的理解能力,而实际上读者往往比作者高明。点到为止,懂得省略,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溺爱则不能短。费了很大劲找到的材料,当然希望写进报道;想了好几天才“沤”出来的句子,当然舍不得删掉。所以,不管有无用处,就是不忍割爱。这其实是不聪明的想法。刘勰说,“夫美锦制衣,修短有度,虽玩其采,不倍领袖,巧犹难繁,况在乎拙。”不能因为材料难得就把领子和袖子增加一倍。多余的东西,放在哪里都是添乱。

文风连着党风,文风也反映着社会风尚。1942年的延安整风,就有“压缩运动”的说法,意在通过改进文风促进党风。我们党历来把改进文风作为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倡写短文、讲短话,反对讲空话、说套话,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有的报道越写越长,越写越空,而且不以为非,反以为荣,也是党风不正、社会风气不良的一种表现。从深层来看,形式主义的“政绩观”助长了报道的长风,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催生了夸夸其谈的“注水”报道。而这样的报道反过来又使人在报道篇幅上而不是质量上互相攀比。

希望充分地报道本地方和本部门的工作成绩,没错;希望自己写的报道有气势有分量,也没错。问题是应该懂得,媒体是为读者服务的,应该把读者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作为改进报道工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不顾读者的感受和反映,简单地以为长就是有分量,才能显示高度重视,这是片面认识。有时情况恰恰相反,没有读者意识的冗长而空泛之作,效果很差,甚至是负效益。

说长道短,关键是以人为本,情为民系。这里讲的“以短为荣”是说,我们的新闻报道应该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倡导清新朴实的文风,树立面向基层、服务读者的意识。

(《人民日报》2006年5月15日第四版)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