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创历史新高。据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统计,被调查的本科毕业生签约率约为38%。严峻的形势让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失业率攀升的窘境,尤其是青年失业状况令人堪忧。国际劳工组织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后五年,全球青年失业率将持续攀升,从2012年的12.4%升至2018年的12.9%。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国政府要做的核心工作便是应对失业高企的现状。在澳大利亚,相对成熟的政府举措、教学体系、劳工关系、社会配套措施,都在共同帮助青年面对就业。其中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中国,特别是教育部门学习和借鉴。
政府:五项举措缓解青年失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就颁布了解决青年长期失业的五项措施,帮助缓解了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一,“缩短失业时间”项目。该措施主要通过失业登记调查、全方位技术培训和培训资助三项措施,帮助登记失业超过18个月或是领取失业救济超过18个月的青年找到期限至少6-12个月的固定工作。
(图片:澳大利亚职业招聘会。)
第二,“档案管理”项目。这主要是加强登记失业青年的档案管理,特别是帮助长期失业的青年分析其就业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制定解决方案,并组织人才招聘会,为其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或短期的志愿服务项目。
第三,“工作查询津贴”项目。该项津贴要求接受津贴帮助的失业者参加工作查询、就业面试和职业技术培训,增强他们求职的信心。
第四,“国家培训补贴(NTA)”项目。该项补贴只提供给职业培训学校的在校学生,其金额多少与学生成绩紧密相关,以此激励青年迅速掌握培训技能和相关的工作经验。工业关系委员会在1994年实施了“NTA年度奖”,奖励取得成绩的有技术的青年。
第五,“创造新工作机会”项目。这由地方政府、社区、半商业组织、私人企业等共同筹办,通过社区从多渠道为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并辅之以职业培训,帮助长期失业的青年重新找到合适的工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