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理想的教育活动效果,在宏观层面内蕴着法治框架内人民主体地位、党的领导的加强与改善。在中观层面形成权力配置资源和党群沟通互动的科学机制。在微观层面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措施,形成化解矛盾推进发展的党群同心圆。同时要看到,寄望通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并以此作为评价群众路线教育实效性的标准,非但不科学,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蔡志强:中央党校党建部政党制度室副主任)
群众路线教育的价值目标与实践路径(3)
- 治国理政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2016-09-29
- 让群众路线对接“互联网+”2016-09-29
- 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做工作2016-09-28
- 让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教学2016-09-28
- 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社区更“有戏”2016-09-28
- 对“两学一做”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2016-09-28
- 把教育扶贫作为长远脱贫的根本之策2016-09-27
- 江苏小学推广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2016-09-23
- 门头沟区教委:让“教育福利”惠及棚户区百姓2016-09-23
- 社论:坚持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2016-09-20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