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学生营养午餐不够量,谁从孩子嘴里夺食?(5)

【案例】学生营养午餐不够量,谁从孩子嘴里夺食?(5)

【启示与思考】

通过支教志愿者的爆料,告诉我们两个事实:一是,某些地区的“营养午餐”未必有营养,毕竟一盒牛奶一片面包所包含的营养成分极为有限;二是,“营养午餐”对许多孩子来说可能不够吃。这也就意味着,国家旨在改善农村小学生午餐困难、营养不足等问题而专门推出的“营养午餐计划”,却面临“吃不好,吃不饱”的双重尴尬。

实际上,“营养午餐”推行的地区,绝大多数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落后,如果能够把3元钱的“午餐费”不打折扣地用到孩子们身上,恐怕也能让小家伙们吃饱吃好。但现实却是,“营养午餐计划”在推行的过程中被打折扣——— 据当地奶站和面包公司湖南经销店的销售负责人说,牛奶批发价为1.6元一盒,小面包为0.3元。据此推算,国家每人补贴3元的“营养午餐”,最终学生拿到手的是2元物品,有些人从中克扣掉了一元钱。

为了补贴“营养午餐计划”,国家财政每年拿出160亿元。要想让这笔钱落实到实处,国家就不能只有拨款没有监督。从支教志愿者反映的情况来看,现在“营养午餐计划”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3元钱的营养午餐怎么吃,吃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没有标准,何谈监督?

3元钱的营养午餐能让孩子们吃到嘴里,首先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个午餐标准,不管是馒头还是米饭,都应保证孩子吃饱。在保证主食吃饱的情况下,再进一步制定菜肴标准,讲究营养。比如一顿午餐是一荤一素,还是两荤一素;荤素的基本比例如何搭配等等,都应该有标准可依。

有了具体的标准,接下来就是谁来监督的问题。要想让监督真正发挥作用,除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之外,还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这个第三方可以包括学生家长、支教志愿者或者媒体记者等任何热心于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只有当“营养午餐计划”有了可行的监督标准,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系,“营养午餐”才能真正有“营养”。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