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学生营养午餐不够量,谁从孩子嘴里夺食?(3)

【案例】学生营养午餐不够量,谁从孩子嘴里夺食?(3)

政府责任≠无限责任

有人会问,3元营养补助的钱要让孩子全部吃到嘴里,可是学校食堂“有米无锅”的事怎么解决?水、电、煤的费用如何解决?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怎样解决?

全国学生营养办公室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营养改善计划’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计划,而是由一系列配套政策加以保障的。所有的这些问题,政府全都考虑到了。从2011年到2013年,国家将拨款300亿元,争取三年内每一所学校都建立一个食堂。水费、煤费和电费从学生公用经费中开支,而食堂工作人员的编制、工资,由地方财政统一解决”。

据有关资料介绍,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除国家试点外,各地还启动了地方试点。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共有13个省(区、市)461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受益学生850多万。这些地方试点也都集中在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

尽管胡小琪极力主张“即便是3元钱,也应该让孩子吃到营养”,但是她心里也有一本账:“这并不等于现有的这3元钱就是充足的。学生从家里带来主食,学校给配备副食,买了肉、买了蛋、买了蔬菜,但钙的补充还是不够的,无法保证孩子长身体的需要,如果家长再添加一元钱补一盒奶就更好了。”

儿童的养育和发展,父母负有首要的责任。胡小琪认为这一点特别需要向社会宣传。“养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也是父母履行职责的过程。不能说父母只要把孩子生下来,其他什么事儿都不用管了,监护人的责任一定要到位。我们不能只是单方面强调政府的责任,而丝毫不提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她建议,在目前营养改善经费有限的基础上,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多承担一点学生的主食和部分其他费用,以达到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国际组织的经验证明,像改善学生营养这样的事情,不是任何个人、任何公益组织所能完全承担的,必须依靠政府。但是这并不等于要由中央政府承担无限责任,家庭、社会和政府如何形成合力,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项目启动≠项目成熟

甘肃校车事故导致20个幼儿园孩子丧生,福建、江苏某地精神病患者冲进幼儿园滥杀无辜儿童,北京昌平80岁老太太为重孙上幼儿园带着躺椅排了八天七夜的队……这些突发性事件无疑瞬间放大了一些社会问题,政府也随之出台了一些补救性措施。这也凸显出我们对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准备不足。这种不足同样表现在营养午餐上。

目前,农村流动人口增加、留守儿童增多、寄宿制学校开办等导致的学生营养问题突出,而在短时间内紧急启动的“营养改善计划”,也因起步过急还缺乏充分的准备。

这种准备不足的情况表现在方方面面。

——学校食堂建设的步伐来不及同步跟上。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3年内保证每一所学校都会建成一所食堂。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学生因没有食堂而无法吃到正餐,只能选择加餐或其他形式。

——项目的资金安排还是单一的、低水准的。学生“吃”到嘴里的午餐之外的开支,如物流成本、跟踪监测成本等基本都是空白。

——与“营养改善计划”相匹配的营养师人才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平均每30万人仅有1名营养专门人才,技术支撑的力量有限。

——由国家支付膳食补助的2600万学生,已经形成了稳定可靠的消费群体。国际经验表明,组织当地农户参与食品供应基地的建设,对带动地方经济,降低供餐成本,保证食品安全,都能带来实际效益。然而,很多地方还没有意识到,“营养改善计划”与食品基地配套建设的关系;实行农校挂钩、大宗采购、降低成本,从而双赢的好处。

——家长参与、公众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以至于食品安全事件、学生餐费被截留、被贪污的情况时有发生。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它与中国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个项目启动了,不等于完全成熟了,项目还处在不断完善中。

11月20日,中国加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20年来,中国政府保护儿童权利的意识不断加强,社会进步的足迹清晰可见。

去年7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新十年期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与前一个十年《纲要》(2001~2010年)相比,《纲要》里的总目标在“儿童与健康、教育、社会环境、法律保护”的基础上,新增了一项内容——儿童与福利。

《纲要》在儿童与福利一章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性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并在策略与措施中做了具体的表述: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分类施保提高贫困家庭儿童生活水平。探索对儿童实施营养干预和补助的方法,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

12月4日晚,2012年CCTV法治人物、著名青少年维权律师佟丽华呼吁,有关儿童福利的制度应该尽快完善。一是从儿童福利制度的角度立法;二是从国家到地方,应该尽快成立专门的儿童福利机构。“坦率地说,这个问题非常迫切。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层面,还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不行了。”

对农村贫困地区儿童营养问题的关注,包括像实行免费午餐这样的一些公共政策,符合未来儿童福利政策的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将成为见证中国进步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