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过高是户籍改革的重要阻碍(2)

成本过高是户籍改革的重要阻碍(2)

财税改革是破解城乡福利二元分割体制重要途径

城镇化改革方案的制定成为近日热点,其发展规划备受关注。与城镇化改革方案相配套的是备受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要求,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转移人口情况,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相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到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

新华网记者:阻碍城镇化的体制藩篱已严重制约经济增长,面对中国城镇化的改革难题,备受关注的户籍制度该如何突破?

阎雨(图片由本人提供)

阎雨:就城镇化进程而言,要把剩余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首先必须拆除城乡壁垒,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流动,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创造自由流动的良好就业环境。

我认为,要彻底改变依附于户籍的城乡福利二元分割体制,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模式,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地方财力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次是如何寻找到一条有效的路径,能够确保在有限的地方财政支付能力下,实现更多目标的协调发展。这只能是一个逐步剥离各种利益关系、中央政府进行总体平衡的渐进过程。要解决好以上问题,一是要合理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二是要加大地方财税改革步伐,完善地方税体系;三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构建多方筹资渠道,引导各种社会主体在政府的主导下,共同参与基层公共服务供给。

推进城乡间的户籍改革,有两种做法值得关注:一是许多省市在实行的积分入户,它包括基础分、附加分、扣减分,基础分包含个人素质、居住情况和工作经验三项内容。这一方式有个明显的特点:对入户条件有了明晰的规定。积分制促进了资源有限前提下的公平分配,条件清晰、简洁、公开,有利于避免暗箱操作和户籍腐败,为农民工入户打开了一扇大门。同时这些积分的内容总体上也有利于督促流动人员按城市的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但成为城镇户籍居民必须放弃原户籍地土地政策待遇的要求也让许多农民充满疑虑。

二是重庆的做法,它针对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和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为农民转户进程设计了“3年过渡、3项保留、5项纳入”的完整政策体系:一方面农村居民转户后继续保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等农村土地权益,并保留原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农村中粮直补与土地相结合的各种补贴,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多、更大选择余地;另一方面,确保转户进城的农村居民能够进入城镇就业、养老、住房、教育、医疗等保障体系,充分享受城镇公共服务。除探索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还设计了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等退出机制。在一段时间内给予进城落户农民‘城乡兼有’的身份待遇,使农民“退可回农村,进可入城镇”,给进城农民一定的过渡期和适应期,消除脱离土地的担忧。

大城市户籍放开的实质是资源配置实现均等化

在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有观点认为,大城市户籍如放开,人们会“一窝蜂”涌入,大城市就业压力会变得更大,环境也会更加恶劣。以北京为例,有研究人员指出,若北京人口持续膨胀,那么南水北调的水量将会被快速增长的人口吞噬。因此有专家指出,对于北京这类大城市,“留京指标”是控制人口总规模的一步棋,与机动车摇号、房产限购出发点相似,即短期内遏制北京市人口不断膨胀的倾向。

新华网记者:一方面户籍制度在进一步放开,另一方面是大城市不堪人口重负,面对这样的矛盾,大城市的户籍改革该如何解决这一困局?

王晖(图片由本人提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大城市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资源,生活也很便利,这是很多人希望在大城市落户的重要原因。但各种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承载力有限,这都是事实。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