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因
QE退出明确 流动性收紧成趋势
从国际国内货币政策走势来看,收紧流动性似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美国当地时间6月19日,美联储发布政策声明中表示,美联储将保持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进度,且没有明确指出美联储缩减购债计划。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记者会上却表示,联储可能放慢购债进度,目标在2014年中结束购债计划:“如果经济预估正确,那么美联储可能在今年减少购债进度,并在明年中结束资产购买。”
伯南克关于在2014年中结束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讲话,表明美国将结束“大肆印钞”,全球的“宽松盛宴”也即将结束。从时间点上来看,美联储是当地时间19日发出退出QE的消息,国内则在20日出现中国银行违约传言。两者之间是巧合,还是有着内在联系,值得琢磨。
受此QE退出时间明确这一重大利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遭遇“腥风血雨”,除了美元走势“风光无限”之外,全球股市、大宗商品、贵金属市场“哀鸿遍野”。
美联储发出了结束“宽松盛宴”的信号,中国央行对当前银行间的“钱荒”,也一反常态作壁上观。
从过往经验看,每年6月中下旬银行间资金紧张的时候,央行往往都会通过逆回购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缓解银行间的资金荒。但近期以来,Shibor一路飙升,市场呼吁央行尽快采取逆回购或者降准降息的方式解围,但央行却不为所动。在上周四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逆回购仍旧没有现身,仅发行3个月期央票20亿元。至此,上周公开市场共实现资金净投放280亿元,在资金面“大旱”的背景下,280亿元可说是杯水车薪。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是在向市场传递收缩流动性的信号。
不过,对于央行的态度,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却有着不同的解读。在日前于广州举办的金交会“金融创新试验与经济增长极建设”论坛上,张承惠明确表示,银行市场资金面紧张并不是当前货币政策收紧所致,而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达到一个极点后的集中爆发。“当前货币政策并非收紧,今年以来货币是相对快速扩张的。当前M1、M2以及社会融资总量增速较快,但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这次央行按兵不动不为市场解渴,是要商业银行更审慎地对待风险控制、改进流动性管理。”
影响1
2100点失守 大盘或重返“1”时代
美国退出QE时间表已经明确,让全球股市遭遇重创;中国央行面对银行间“钱荒”的现状也无动于衷,市场流动性匮乏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加上IPO重启在即,5月份经济数据不理想等多重利空交织,A股近期的表现,只有中国足球可以相提并论。
从5月31日起,大盘一路跌跌不休,短短13个交易日,沪指从2317点暴跌到上周五收盘的2073点,跌幅达11.5%,即使不算上5月31日的跌幅,6月份以来,沪指的跌幅也高达9.89%。如果到月底大盘继续在目前点位震荡,那么这个6月大盘的跌幅将创2009年8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在上周四大盘跌破2100点整数关口的时候,互联网、微博、微信上出现了惊人一幕:很多网民像为足球喝倒彩一样,“热烈祝贺大盘跌破2100点”,股民对A股的绝望心态,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大盘持续下跌,从技术面上看,超跌反弹行情似乎一触即发,市场上关于抄底的呼声也再度响起。但是,西南政策策略分析师张刚提醒投资者,最终决定大盘走势的,还是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技术面很难对大盘走势产生太多的影响。
信达证券分析师刘景德也表示,近日股指大幅下跌,沪指周跌幅达4%,这是今年以来第四次周跌幅4%左右。跌幅超过4%的周K线让投资者感到恐惧,中期下跌趋势更加明显。在上证指数跌破2100点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2000点整数关口和1949点前期低点。目前短线技术指标严重超跌,大盘有望出现反弹,短线大盘反弹之后可能继续震荡探底。只有IPO正式重启了,它对股市的影响才能完全消除,短期对A股的压力依然较大,因此即使反弹,也难以持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