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视野下的山西精神

政治学视野下的山西精神

摘要:山西精神作为山西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合格的现代政治人、推进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不可或缺,也是山西走向善政善治必须遵循的政治伦理。培育、弘扬、践行山西精神,有利于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有利于规范不良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

提要

山西精神作为山西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合格的现代政治人、推进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不可或缺,也是山西走向善政善治必须遵循的政治伦理。培育、弘扬、践行山西精神,有利于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有利于规范不良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出自伟大领袖毛泽东之口。因为,精神支撑信念,精神凝聚力量,精神体现价值,精神就是支柱,精神是人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延绵不绝的动力。科学研究同样也需要科学精神的支撑,在庞杂的学科中,政治学无疑是最需要精神支撑的,因为政治是“众人之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以及权威性的价值与利益分配。从人的角度通俗来说,政治学就是研究权利和利益的分配如何使多数人的受益最大化,如何使所有人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此,对政治学来说,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山西精神是山西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寻找城市精神、地区精神的热潮。一种精神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和地区居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比如,“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创新、创业、创优”的江苏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的南京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精神等等。不管其表述语是什么,“××精神”归根结底是一种价值体系,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山西精神亦是如此。

政治文化在政治中具有崇高地位,它是政治的灵魂、精神支柱和核心。一般来说,政治可包括三个层面:其一,动态层面,即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其二,静态层面,即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规范;其三,价值体系,即政治文化。这三个层面构成一个同心圆,政治文化处于核心层。政治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作为一个中部欠发达省份,我省也正处于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省域层面,在政治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行政命令畸形贯彻、政治参与不足、社会权利和利益的分配不公等现状。以“信义、坚韧、创新、图强”为内容的山西精神,是山西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山西历史文化的特征和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

作为我省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精神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模块”,它具备了科学性、参与性、开放性、共识性、进步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根基之所在。山西精神对于政治规范和政治行为是一种倡导,对于山西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与要办好的 “两件大事”有指导和整合的作用,对于行政体系的运行模式有铸造的功能,同时,对于现代政治人的培育、一些政治关系的调试也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山西精神是有序有效政治参与的润滑剂和保证

政治文化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同时,政治参与的不断推进也有利于良好政治文化氛围的形成。山西精神作为山西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有序的政治参与提出了新的规范,是民主政治生存和运行的润滑剂和保证。

政治参与的本质就是要表达一种利益诉求,因此,有效政治参与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现实目标。同时,政治参与必须有序。有序性和有效性构成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两翼。有序性指的是程序和手段,有效性指的是目的和结果。政治参与如果无序,将无法实现有效的目的,甚至导致政治系统的不稳定;同时,如果公民的利益诉求在有序的前提下得不到认可或一定程度的实现,政治参与就是无效参与,不仅会大大损伤参与者的热情,还会影响政治系统的公信力,从而带来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比如最终以暴力、行贿、静坐、游行、群体性事件爆发等非常态参与形式去参与政治等。而一定程度非常态政治参与现象的存在会阻碍政治发展。

当下社会,大众政治参与意识逐渐觉醒和增强。这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正如政治学者亨廷顿所说:“政治参与扩大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在传统社会,政府和政治通常是与少数精英有关……在所有现代工业国家,……都普遍确认和强调积极的公民权原则。”但是,“公民权原则”也并非倡导非常态的政治参与,任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超前的政治参与和无序政治参与都会危及政治稳定,甚至使社会发展倒退。山西精神对于当代政治人的行为具有引导、塑造和培育的作用。对于政治人中的管理者与公职人员,可以促进其政治素质与政治特征更多表现为服务心理、平等的价值观念、爱岗敬业的道德和舒展才能的人格,进而促进政府以正向能量释放与公正的利益分配赢得公众的广泛支持。对于政治人中的普通人,则可以使其政治素质和政治特征更多表现为自强心理、参与意识、秩序意识、宽容精神、争取权益的价值追求、奉公守法的道德和独立自主的人格,进而推动政治决策和政治治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有了合格的政治人,政治参与的有序有效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够最终推进政治的现代化,达到政治文明的高级阶段。

山西精神是山西走向善政善治必须遵循的政治伦理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而善政是通向善治的关键,欲达到善治,首先必须实现善政。善政的核心在于善待民生,也是其与恶政的最大分野。

从善政达臻善治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这样的追求需要一种政治伦理作为保证。没有伦理学,政治学就没有意义。没有伦理,也就没有“善政”“善治”这样的价值准则。“信义、坚韧、创新、图强”的山西精神就是山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政治伦理,也是山西走向善政善治的前提和保障。因为,从思想意识层面来说,山西精神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伦理范畴;从政党政治的实践层面来说,山西精神是经受过历史和现实考验的政治伦理范畴;从地域环境和形成生态来说,山西精神汲取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深厚的政治伦理资源养分,是反映中华民族优秀政治伦理诉求的政治伦理范畴。

精神的力量源于实践的砥砺,精神的本质和生命力也在于它的实践特征。山西精神来源于三晋大地五千年的文明和古今山西人民的伟大实践。而培育、弘扬、践行山西精神,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则更多地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古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充分说明了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有效施政以及引领社会风尚发挥着非同一般的作用。无数事实也证明,政治不发展往往与政治伦理的缺失有关。而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导干部的职务行为不遵守基本的政治道德、不讲政治逻辑,官德沦丧明显,“管制”思维充斥、“官本”理念突出,各色腐败严重,这些不仅对于良好社会风尚的杀伤力非常大,而且也必然会离善治越来越远。

而今,创造山西精神的3600万人民正在以百倍的精神和勇气阔步前行在转型跨越、综改试验的金光大道上。培育、弘扬、践行山西精神,有利于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有利于规范不良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山西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只有从应然状态转化为实然状态,才能推动山西善政善治的良序发展,也才能使山西的政治达到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治学术的终极目的就是人间的至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