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顶层设计才能把控全局

只有顶层设计才能把控全局

1372728552895     
      人物简介 张晓林,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供职于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中共中央宣传部,从事理论和文字工作。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任《求是》杂志社总编辑。

核心观点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也更加紧密。要突出改革措施的统筹协调能力,就要突出顶层设计。因为,只有站在顶层、来自顶层的设计,才能摆脱局部的束缚和影响,深刻有效地体现全局性。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多年实践创造出的一套方法论,既是对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精辟总结,又是对中国未来走向的鲜明昭示

重庆日报:当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中,“中国梦”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如何实现“中国梦”,中国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成为了一个新命题。

张晓林:是的。“中国梦”理念的提出,已半年有余。如何理解“中国梦”?理论界已经达成了共识,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如何实现“中国梦”,是当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认识的核心问题,即中国的道路问题。

道路就是途径,就是战略选择,是达成目标最基本的条件。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首先确定路径。没有正确的道路,再光明的前景,再美好的梦想,都是无法实现的。

其实,中国人民曾经长期在黑暗中摸索,为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不断努力。经过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特别是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探索,我们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是怎样的道路,促成了中国今天的成就?这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总结。

重庆日报:至于道路问题,您有怎样的思考?

张晓林:无论是从历史实践,还是从当前国情来看,我可以明确地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只有唯一的一条,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并非一个静态的理论,其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

如何在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外部环境挑战频频的东方发展中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异常艰难的时代课题。对此,既没有书本的现成答案,也没有可以援引的现实范例。

从建党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到当前的国家富强,整个过程都是党和人民在90多年的奋斗史中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我们对这一系列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最终形成“中国道路”。

因此,“中国道路”不是舶来品,是党带领人民通过多年实践创造出的一套方法论,既是对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精辟总结,又是对中国未来走向的鲜明昭示;既是我们过去取得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未来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制胜法宝。

基于当前我国现阶段国情以及十八大以来的政策实际,走“中国道路”必须坚持六个方面的“毫不动摇”

重庆日报:“中国道路”如何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不二法门?

张晓林:这不仅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就落脚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强国富民之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之路上,恰好与“中国梦”的内涵相契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它是一条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道路”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是一条通过改革开放,向四个现代化目标奋斗的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又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由此可以看到,“中国道路”能够发展到今天,是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以贯之、接力探索的产物。“中国道路”具有时代赋予的强大生命力,以至于我们可以相信,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道路”的内涵将更加宽泛和丰富。

重庆日报:既然“中国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那么,我国当前的国情是什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