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自信(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自信(2)

三、理论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6](P11)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取得的伟大实践成就,有力地证明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适合当代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唯一科学理论。之所以理论自信,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3](P293)衡量一种理论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带来了实践的成效。正如毛泽东所说“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3](P284)伟大的理论指导成功的实践,成功的实践反过来证明了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已经用强有力的事实坚定了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

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从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巨大转变。据统计,到2011年,我国GDP总量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062亿元增长为471564亿元,增长了115倍;经济总量于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产业门类齐全,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多已位居世界首位,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政治上,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文化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发展,文化领域深入推进改革,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各项文化建设成就斐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建设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局面。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

最重要的是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十几、二十几美元,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水平。到1978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190美元。到200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总体上已经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7年的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6.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由1980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9.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也由8.4%上升到13.3%。

总之,正如十八大报告总结的: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些实实在在的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取得的,这些成就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成果,而正是这些伟大实践成就坚定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邓小平曾讲:“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11](P42)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实践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被实践成果充分证明其是科学的、正确的理论。

四、理论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17](P11)这一理论让我们自信:它是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的良好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理论基础。而且这种高度的理论自信,意味着我们将以中国的话语体系、思维方式和理论主张向人类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进程。

理论自信,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理论的价值归根到底在于其满足和适应实践需要的程度,正是这种适应性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自己所持有的理论旗帜更加自信,对自己所坚持的道路更加坚定,既不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当然,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要充分认识事业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面对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新的历史课题,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善于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道路,始终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坚持正确方向,保持坚定立场,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又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社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理论自信,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18]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使我们的未来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有了这种理论自信,我们的思想就更加统一,避免了徘徊,也减少了质疑,可以更好地进行顶层设计,自然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快速发展。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自信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理论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正确的思想理论是实践发展的灵魂。我们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就能够坚定不移地把理论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使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坚定、更加自信。鉴于此,我们既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思想准备,又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坚定信心,更要有“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然,理论自信不是理论封闭,而是以理论自信推动理论创新。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实践活动的层次和质量,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内心和谐,而且能够激发理论的活力,从而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需要我们去总结,需要我们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进一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用中国理论、中国话语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质疑和挑衅。“应当详尽地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关系,考察分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历史意义,加强对于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厘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某些现代思潮的根本界限,从而消解西方学术界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或曲解,反击西方对中国思想理论乃至意识形态的挑衅。”[19]在把中国先进文化、成功理论介绍给世界的同时,也要吸收、借鉴世界文明的合理因素来丰富中国理论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瞿秋白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转引自赵明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辨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2).

[8]李君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2).

[9]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1).

[19]韩喜平.“中国模式”与理论职责[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6).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