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突围“最难就业季”
暑意正浓的7月上旬,是高校毕业生离校的最后阶段。校园里,食堂、餐厅、酒吧、露天大排档,随处可见“散伙饭”、“送行酒”。白衣飘飘、吉他声声、相拥高歌、碰杯痛饮,一片离愁别绪中,夹杂着毕业生们的就业愁绪。
“四年的大学时光,轻吟骊歌、点亮收获。如今,大家都要奔赴大江南北谋生活了。不容易啊。”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李力向本刊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的一个持续性话题。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更空前地达到699万人,被称为“最难就业季”。
本刊记者在北京地区采访了解到,今年当地高校毕业生22.9万人,同比增长0.6万人;市属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9.8万人,同比减少1.6万人。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25%,同比下降了4.4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就业率84.26%,本科生就业率86.47%,专科(高职)生就业率89.59%。
来自北京市教委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该市已办理完成就业手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为85.79%,就业率与去年同期持平。北京市教委受访人士表示:“许多毕业生还在进行最后的应聘冲刺,预计签约率在7月还将有所增长。”
许多高校毕业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就业首选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其次是外企或合资企业,最后才选择中小型民企。受访者大多数都希望毕业后能够在就读的大城市闯一闯,最好“一步到位”找到理想中的工作。
然而,与这些在“最难就业季”里挑拣、挣扎、等待的大学生不同,一些毕业生非常顺利地获得了理想的工作。《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对这些学生的采访中发现,提早规划、注重阅历是他们的最大法宝。
这些毕业生“很抢手”
2013年,是谢丽莎在北京的第六年。现在,作为硕士研究生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的她,已经正式签约商务部。在很多人看来,在北京的6年,她的求学和求职路程可谓一帆风顺。而熟悉她的人都知道,社会实践、广交朋友、多次实习,这些才是她“厚积薄发”的真正原因。
首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中国人民大学青年人大报社社长、新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奖学金……谢丽莎在校期间的履历非常精彩。
谢丽莎的老师告诉本刊记者,这一切都归功于她平日点滴的积累:“学习,始终被她放在第一位,连年获奖学金,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使她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素养。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更使她具备了走出校园象牙塔,接轨社会、融入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为日后顺利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担任首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期间,我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些领路人,对于我‘国考’成功以及签约商务部帮助挺大的。”谢丽莎说。
在紧密结合专业领域的多次实习中,她不断历练着自己。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她参与了志愿者专刊《国风》采编工作;在新华出版社实习期间,她参与编辑出版《中国国情读本》等图书;她还曾在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60年庆典期间参与媒体工作,后又多次在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实习,系统领略了规范的职场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些都为她的求职简历增添了亮色。
学历并非求职的唯一重要因素。相较于研究生,本科生脱颖而出的机会也很多。
崔恺仑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9级贸易经济专业的本科生,2013年本科毕业,现已签约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理光集团,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身处‘最难就业季’,作为本科生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特别不容易。求职的成功,或许就是因为我很早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崔恺仑告诉本刊记者,因为对读研兴趣不大,她在大二时就已明确本科毕业后立即工作的目标。
确定方向后,及早准备,这是制胜的一大砝码。崔恺仑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勇往职前”职业发展俱乐部,获得专家指点。“这帮助我认清自身特点,对职业生涯也有了些系统规划,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此外,她还加入了学校商学院金融精英训练营和职业素质训练营,锻炼了沟通技巧、简历制作技巧等,对日后求职亦有较大帮助。
“由于钟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我有计划地参加了好几份较有分量的实习。特别是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做了将近半年人力资源领域的实习工作,为日后成功求职作经验铺垫。”崔恺仑说。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与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室主任张丽宾说:“在‘最难就业季’面前,大学生更应重新认识自己,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找到自己的兴趣与工作的结合点,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
北京工商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杨林指出,职场是一步步经营的,年轻人的职业生涯还很长,不是非要“一锤定江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