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央支出“瘦身”具有榜样作用

甘肃:中央支出“瘦身”具有榜样作用

原标题:中央压减支出的榜样作用

近日,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2013年一般性支出统一按5%比例压减。重点是压减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出、会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车辆购置和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等。

此举是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有关精神的具体措施,在目前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的形势下,具有榜样作用和示范意义。

据统计,2012年中央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1028.52亿元。今年按5%的比例压减,压减的规模约为51.4亿元。如果地方各级政府紧密跟进,按5%比例压减地方一般性支出,则全国节约的数额会更为可观。

我们知道,政府财政支出分行政经费和其他用于改善民生、维护安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经费等不同内容。在总数一定的情况下,行政经费高了,则用于其他的经费必然要受到影响;行政经费压减,则会有更多的经费用于保障民生等领域。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行政经费是高是低,可以从行政经费占当年政府总支出的比例来衡量。数据表明,中国行政经费占总支出的比例偏高,达20%左右,而且近些年有不断增高的态势,而国际大多数国家的占比一般不超过10%,更多则维持在5%左右的水平。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统统坐国产车不坐进口车、国防部办公室不装空调装吊扇,印度行政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仅是3.2%。(见杨宇立:《中外政府行政管理成本实证比较》,《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就是说,如果政府每支出100元钱,在中国可能有20元左右是要用于行政管理和维持机关运行,而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则不会超过10元。

此次压减的一般性支出,指的是公务用房、会议、接待、购车、出国(境)、文件、通信等行政经费开支,人们常说的“三公经费”就包括在一般性支出之内。一般性支出属于行政经费范畴,它的膨胀一定会抬高行政费用进而挤压民生支出。一般性支出尤其“三公支出”不少属于挥霍浪费,是不必要的支出,因而压减的空间很大。公务接待中本不该喝数千元一瓶的茅台,公务用车本不该使用百万元的豪华进口轿车,办公用房本不该超豪华装修,超面积使用,出国参观学习的活动本不必如此频繁。压减这类开支不但不会影响行政效率,反而能更好地提高行政效率。

一般性支出的压减不但有可能性,而且有现实必要性。首先,从全国财政收入大势看,前几年每年以两位数增幅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今年放慢了脚步。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都回落到个位数,且有些地方增收乏力,收入与去年大致持平。在财政支出保持相当增幅的情况下,收入增幅下降,必然要求压缩不急之务,方能保持收支平衡。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最应该压减、也最能够压减的支出就是一般性支出,尤其“三公支出”。第二,压减一般性支出也是党和政府取信于民、凝聚人心的现实需要。高额的“三公支出”是奢靡之风的表现之一,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中央决定对自身一般性支出瘦身,起了带头作用。接下来,就要看这种工作如何保持持续性和公开透明性,就要看地方如何跟进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