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需要牢固于心,转化于行(3)

二、坚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要求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我们的梦想。党的十八大立足于新的历史实际,为未来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了新的规划和部署。到2020年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真正摆脱鸦片战争100多年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帽子;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发达国家民族之林。这是100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梦想。多少人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为的就是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但是必须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重大、非同小可。我们如果不能够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丧失发展的基础,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和自然的。所以还有不到7年的时间,时不我待,但形势逼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7年的时间,我们面临着一连串艰难困苦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未来不到7年的时间里破解。现在都归集到这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这一代中国人民的面前。由计划走向市场,由传统进入现代,是一场非常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这场变革我个人认为比民族革命艰难得多、复杂得多、深刻得多。民族革命28年就胜利了,我们的改革开放快40年了,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完成了吗?真正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建立起来了吗?社会主义民族法治建设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和规模了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造出来了吗?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了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抛弃封建主义糟粕,不照抄照搬西方的全部文化理念,充满着时代精神,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样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远远没有建构起来。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目标达到了吗?这么多的矛盾、这么多的冲突,这么多的问题,都是不和谐的表现。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完成了吗?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和人民群众自下而上的参与统一起来了吗?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使我们的资源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使我们有一个真正能适应子孙后代长治久安的自然环境,我们解决了吗?这些都要在未来这7年里完成,至少这些主要的任务、主要的目标、主要的框架要落在实处。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我们党的十八大?它不是无缘无故的,就是党的十八大关系到未来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和规划。所以,十八大确定的未来7年或者未来不到7年时间里边,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相当艰巨。

2.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 经济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指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八大开完了之后,很多知识分子专家说这个目标定低了,那翻两倍,翻三倍都可以,北京翻两倍,上海翻三倍,广东珠江三角洲可能都能达到。但是就全国的条件而言,我们还有那么多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跟2011年比,我们能够翻一番,特别是人均收入能翻一番,那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而实现这个任务是非常艰难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尊重价值规律、讲求竞争规律。你比如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整个社会通过先富带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希望大多数人都共同过上好日子,社会主义的主体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资本主义最终不可避免要呈现两极分化,因为真正能掌握资本的,在任何社会历史条件下都是少数人。一个是为多数人,一个事实上是为了少数人。社会主义进步性、合理性也在这里。但是把社会主义这些价值追求跟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结合在一起相当艰难,前人没有做过,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书本里也找不到现成答案。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讲话揭示了市场经济跟社会主义的关系,说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很多专家学者那个时候就写文章说马克思当年就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从分析商品的两重性入手,分析了资本的矛盾运动,这里边谈到商品和市场交换,但是他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曾经认为,在经济文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跟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解决不了,必须得依靠一场新的社会革命,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才能取代它。这个新的社会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它实现了生产资料归社会共同占有,人们能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组织生产,它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计划经济的。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计划经济,跟我们过去和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搞的计划经济不是一回事的。他讲那个计划经济是按客观经济规律组织生产,不是编制计划的组织生产。我们那种计划经济是行政经济、集权经济、长官意志下的经济。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确实没有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可以搞市场经济,没有就没有,不要强求。因为他们分析的都是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市场经济巩固了我们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革命没有一个是在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的,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成的。在这些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么理解社会主义?只能在实践中艰难困苦地探索。我个人认为,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道路,给中华民族确实带来了希望。尽管它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连串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很多矛盾都是发展市场经济以后出现的。但是市场经济毕竟给中国的经济生活注入了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我们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尽管大家都不满意,但是毕竟还是能够端起碗来吃肉。和过去比,能够端起碗来吃肉,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把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跟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结合在一起非常艰难,我们现在很多问题都是由于这两个东西没有结合好造成的。

解决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腐败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当然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来逐步解决。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要处理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在中间找一个有效的结合点。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跟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有机地统一起来,不是用一个来排斥另一个。同时要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经济转型我们喊了十几年,块20年了,但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真正实现非常艰难。2008年以来,由于美国房贷危机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进而是经济危机。痛切地告诉我们:发展市场经济,过渡地依赖政府投资和外贸出口这三架经济驱动马车的两驾,而忽略扩大内需,这样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已经难以持续了,走不下去了。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我们对外贸易依赖度官方说是40%到50%,个别经济学家认为达到了60%到70%。所以一旦经济危机出现以后,人家就要撤回资金,扩大本地的生产,解决本地工人失业的问题,我国的对外加工型企业就会出现问题。我前一段时间去苏州,了解到昆山和太仓几个城市的经济开发源主要是台商。而台商都是把台湾那套做法在外大进大出,依靠对外加工。所以欧美危机以后,问题就出现了,现在苏州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当然瘦死骆驼比马大,苏州比欠发达地区还是要好得多。那我们这种依靠劳动密集型、低价格劳动力、粗放式增长的生产方式来推进经济发展的做法就难以为继了。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实施全新驱动发展战略,就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但同时也靠思想创新、理论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来推动科技创新。当代中国,在科技创新的问题上,如果我们不能站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制高点,我们很可能就会重新陷入落后就要挨打的第二次悲剧。中国人聪明也有能力,但是由于历史、现实、体制、习俗各个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创新驱动没有真正落在实处,你说是手机是我们创造的还是电脑是我们发明的?我们缺乏创新。所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真正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条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是我们经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还要解决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问题,使中国城市化,特别是城镇化真正变为现实,让农民真正离土不离乡。使中国农民真正进入现代化,农民不进入现代化中国就进入不了现代化。

2)政治建设面临的问题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经济转型,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任务非常繁重。政治体制改革长期落后于或者滞后于生产关系领域的调整,它就不能够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政治上的制度保证。所以政治体制改革不推进是不行的。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当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但不管怎么样未来7年,人民民主要不断扩大,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要更加完善,民主形式要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逐步完善,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十八大明确指出: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共产党要领导、支持和保障;保障农村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包括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我们现在农村村民自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事物。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但是它体现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方向,为国家未来的中高层民主训练了民众、提供了空间、增长了才干、做好了准备。所以它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城市里的社区自治已经开始着手,但是却是远远还不成熟和规范。企业里的职工民主管理,在很多地方还没有落在实处。所以这些都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来逐步地调整和解决。与此同时我们要抓紧出台一些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解决当前影响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你比如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换政府的职能,真正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现代法治型政府,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真正建立健全权利制约和监督机制,为解决腐败问题提供制度支撑。我们现在是监督有余,但是制约不足。美国的三权分立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不适合中国国情,因为搬过来的话,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就下降了。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三者平行设置,彼此才能有效制约的,三权分立在美国肯定是有用,是个好东西,但是拿到中国来就会出现问题。什么问题?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要下降,它要跟行政司法平行你才能搞三权分立。地位一下降,中国人民民主的前途命运不得而知。所以我们要完善这个制度,而不是另起炉灶。

解决腐败问题需要制约权利。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讲话指出:要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但是这个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我们现在是监督有余,缺乏制约机制。所以为了解决腐败,预防腐败,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权利制约机制。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院制,共产党领导下的这样一种政治体系,建构这个制度不容易。但是共产党人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腐败的问题解决不了;不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科学、合理、规范的关系不能建构起来。所以未来7年,也包括未来二三十年,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民族法制建设也同样面临着一连串的任务。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起来也是相当艰难的,需要有政治勇气、政治决心和政治领导艺术。

3)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认为文化建设要比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更加艰难。为什么我们现实生活中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随处可见?除了道德水准流失和社会转型的复杂情况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治理支持和精神保障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没有建立健全起来。而建立这个非常艰难。但是这个文化在中国必须建立起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化,这个民族怎么立根成长呢?我们这么多的知识分子,我想问一下中国文化到底在哪里?

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提高整个公民道德素质,怎样进一步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广大群众精神生活,真正增强整个民族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同样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4)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怎样办好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受惠的,维护社会公平的教育体系;怎样创造各种条件,为广大群众及其子女实现更高质量的、更广泛渠道的就业水平;怎样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地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党的十八大已经快半年了,党内的同志和社会群众都翘首以待,盼望我们的分配方案尽快出台。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特别近些年,由于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杂性、艰巨性,再分配问题上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分配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所体现,人民群众首先不满的是这个问题。所以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进分配体制改革。我们现在分配体制改革的方案,基本上就绪。这个方案拿出台以后,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能不能解决当代中国的实际问题?怎样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怎样让人民群众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阳光?如何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一方案还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这两点我不展开讲了。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