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转型最大制约因素是技术瓶颈(2)

我国出口转型最大制约因素是技术瓶颈(2)

第一,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一是牢固树立制造业立国的理念。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开始实行“再制造业化”战略。对于我国而言,制造业更是在全球竞争中立足的根本,必须在全社会重新树立高度重视实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观念。二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三是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五是探索多种多样的有利于促进研发及其产业化的新机制,如新技术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风险投资基金、技术交易市场、产业技术联盟等。

第二,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实行开放发展战略。虽然对幼稚产业的适度保护有利于后起国家的产业升级,但过度或过长时间的保护不仅令企业失去技术创新的动力,而且形成阻碍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因此,我国必须调整目前对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有序降低贸易保护,打破垄断,大力鼓励平等竞争,关键是要推进国内市场化改革。

第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依靠低成本竞争的战略下,中小企业是出口主体。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大企业是主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分摊研发成本和品牌成本,赢得国际竞争力。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改革国有大型企业,增强其创新动力,将其改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另一方面,要改革行业准入制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资本技术密集产业,扶持其开展国际化经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第四,提升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革教育体制,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技术工人的重要性,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培育一大批技能型的产业工人。加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投入,力争尽早突破技术瓶颈。

第五,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以成套设备为重点,加大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综合利用外交、工程承包等多种手段,加大资本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促进力度,大力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并逐渐向发达市场渗透。

第六,以加工贸易上游料件的进口替代为突破口。加工贸易上游料件大部分是资本技术密集的中间产品,从加工贸易料件进口替代入手,可以充分利用发挥下游加工环节在华的独特优势,实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的“借船出海”。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