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毓海:群众路线讲的是“感同身受”

韩毓海:群众路线讲的是“感同身受”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如何密切联系群众,怎样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各地各部门需要思考实践的重要议题。

新的时代,人民群众的诉求、对执政者的要求、改善党群关系的渴求,在不断增长。走好群众路线,尤其强调知行合一。今天起,我们将推出“大家谈”栏目,围绕上述话题,诚邀各界人士畅言建言。希望通过不同的视角,为党员干部如何走好群众路线提供借鉴。

下期话题征集:晒一晒身边的不正之风,支一支整治“四风”的新招。

来稿请寄:rmrbpl@163.com,或传真至(010)65368684 

——编  者

得民心者得天下,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我们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宝贵优势,是我们今天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基础,也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群众路线,强调的是“回应性”,即回应社会上多数民众在教育、养老、医疗、就业和住房等方面的需求,并在这个意义上强调,人民的需求就是政府工作的目标。

以群众路线破解发展难题,很多地方有过这方面的成功实践。我曾在山西调研,过去,当地由于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压力极大。3年前,省委领导带头到革命老区武乡县一个贫困村庄包村住户,许多副处级干部也都下乡包村。行动持续了3年,也见了成效,一位县长就说,不是只有煤才能致富,多接接地气,多了解民情,多想想办法,穷地方也能弄好。他的信心上来了,群众的信任也上来了,当地老百姓见了他就往自家屋里拉,像亲人一样。这位县长说了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你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哪有怕群众的道理?

共产党员确实不该怕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我们的革命,是从中国最基层闹起来的,离不开群众的参与。举世闻名的长征既是发动群众的宣传队、也是组织群众的播种机;抗战胜利靠的是“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新中国成立伊始,在黄金、外币都被国民党运走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成功发行中国历史上第一种信用货币“人民币”,靠的就是人民群众对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空前信任。而今我们的经济能够持续发展,说到底是因为全国人民对未来有希冀、有梦想,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而这种“目标优势”、“信心优势”,是我们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保证。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