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中国发展或应放缓速度,找回灵魂,醇厚国人

公方彬:中国发展或应放缓速度,找回灵魂,醇厚国人

核心提示:当人们的一切追求都集中于无度的物质欲望,经济发展速度再快都不可能让人满足,唯有实现精神和物质的平衡,才会避免因精神缺失而来的痛苦,这一点只能通过精神大厦的重构与价值观的引领解决,别无它途。

昨天,远大科技集团总裁向媒体表示,将成世界第一高楼的“天空城市”在长沙望城区奠基,该楼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地下地上共208层,高838米,合同造价52.5亿元,明年四月封顶,五、六月份可以入住。比较目前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162层,高828米,造价70亿美元,该楼2004年9月动工,2010年1月竣工,耗时5年多。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造价与耗时较之有6至9倍的差距。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们还为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而骄傲,今天看到“天空城市速度”,准确地说是准备建设速度,如何都兴奋不起来,更谈不上骄傲。

坊间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我住建部门组织代表团参观德国在建楼房,得知一栋楼建设周期是二到三年,有官员不屑地说:“这在中国只须几个月。”德国人随即说:“我们的楼建起来是要住的,你们楼建起来是准备拆的。”虽属调侃,但却引发我们思考一个重大问题,怎样的建设速度才是合理的科学的。诚然,我们要为中国建设者的智慧和勤劳骄傲,但也不能不承认我们的精神正在为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感痛苦。这其中有一个悖论,一个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悖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是好事,但长期快速发展,尤其没有做到平衡发展、科学发展,结果只能是迷失,因为这时忘却了自己是谁,在追求什么,更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怎样获得价值,什么是幸福和如何享有幸福。

有网友在《中国式拆迁还将进行20年》一文跟贴中,讲述了一个西方国家的小故事,让人思想很多,感悟很多。一个父亲让他的孩子在门前同一个位置照像,每年一张,孩子成长起来,甚至走向苍老,但背景一直没有变化。类似的故事我们看过许多,每次都倍感温馨且为之一动。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儿到欧洲留学,父亲交她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父亲当年留学欧洲时经常光顾的小咖啡馆,还有一位年轻的女招待。女儿不相信还能找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去处,然而令她惊喜的是,几十年前的小咖啡馆还在,没有任何变化,更让她吃惊的是照片中的姑娘也在,只是满头金发变成了银发。女儿激动了。女招待也很高兴,但并不激动。在她看来西方社会就是这样,“天不变道亦不变”,人们愿意过这种宁静而又平缓的生活。

我们对拆迁的置疑不是缘于“站着说话不腰痛”,更非受惠于经济快速发展又反过来批评速度,反对GDP至上,而是由于“没有饭吃找饭吃,有了饭吃后生出许多精神需求”的规律存在,故必须讨论避免中国社会出现失速现象。什么是失速?特指飞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由于飞行速度超过临界速度造成激波失速,出现失速就意味着升力急剧下降而不能保持正常飞行,意味着要摔飞机。泛指一味追求某个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没有处理好各要素间的协调和平衡,最终把已经取得的成果摧毁。中国拆迁本身不是错误,但过程中存在失调、失矩,导致大量矛盾和问题产生却是事实。正如有位名叫安宁的网友在笔者文章跟贴中说:“要搞城镇化,就有大拆迁。只要顺民意,上下皆无怨。最怕商无道,最恼糊涂官。平等来协商,情理解万难!”所以,我们更关注的不是拆迁,而是拆迁的理念和行为方式。

毋庸讳言,中国的官员大多数人文素养有提升空间,或者说重知识轻品味。笔者到欧洲听到过许多故事让人感慨。比如,二战时有德军架机枪于比萨斜塔之上,美军一个连长违抗上级炸掉斜塔的命令;德国科隆市在二战时受到严重破坏,莱茵河上只剩下一座桥没有被盟军炸毁,原因是距离科隆大教堂太近;巴黎为什么没有被烧掉?因为德军城防司令违背了希特勒毁掉“欧洲奇迹”的命令;等等。的确,二战毁灭的人类文明成果不可胜数,但我们还是要承认,对文明成果的认识,西方人确实比我们要早要成熟。或者可以这样说,古文明中国早于西方,现代文明西方早于我们。这就是世界文明的发现基本上都是西方人完成,文明成果也基本上由西方保护和收藏的原因。包括中国的古文明许多是由西方人发现和保护,尽管其间存在着掠夺。甚至因为起步晚于欧洲,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藏品无法与法国罗浮宫博物馆相媲美。补充一点,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长期的富裕生活,因而开始由追求物质享受向追求精神享受方向转移,这也是“适度消费”、“低碳经济”源于西方的重要原因。曾有移民澳大利亚的中国老板向笔者介绍,在澳大利亚出一点五倍的加班费,很多华人来做工,出三倍的加班费白人也不来做,他们的观点是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够用就行了。

强调现代文明我们晚于西方,这与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波波文化摧毁有关,期间最可怕的当然是“文革”,可以说该打破的都打破了,不该打破的也打破了,一段时间里我们出现了文化的沙漠甚至文化空白。比如,笔者高中毕业前除了“红宝书”和革命样板戏,可看的东西极少,仅仅一部《第二次握手》就让人读得如痴如醉。一部当代中国文化史,几乎就是文化切断和文化摧毁史,所以深厚的文化存在于抽象和概念,而无法真切感知。我们无法绕开一个尴尬,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半个多世纪后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仍然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产生文化大家和大产品。由于没有文化,或特殊阶段的文化缺失,今天各级政府的当政官员主体属于缺少文化颐养的一代,骨子里没有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也便什么都敢干,什么都能干。至于与此连带的过度追逐物质享受,过度重视官位和支撑官位的GDP,因而千年城墙、百年老街轻易毁坏也便不奇怪了。

再予强调的是,由于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影响着民风,也由于官影响着民,所以上述原因基础上进行的拆迁,很难消除戾气平和进行。如此经过几十年,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美德,也是小农经济或农业经济社会留下的最后和最重要价值——醇厚民风、温和礼让,彻底瓦解,不复存在。这一问题甚至开始影响中国的外部形象。中国既然走向世界,价值观和行为也同样带到世界,既然拿不出科技和文化创造成果,同时缺少占领人类文明制高点的核心价值观,要表明自己的存在和话语权,只能手攥支票说话。据说南美一个国家的外长在国际场合当面指责中国外长:你们中国人不能总是讲钱,有点大国道义和责任好不好。如果真有此事,就值得警惕,不要花了钱,却叫坐不叫好,到头来成了“钱多,人傻,快来!”

到这里所要表明的就是笔者的基本观点:中国已经到了该主动放缓发展步伐的时候了!通过放缓步伐,让国民有时间且以平静平和的心态去细细品味人生,品味生活,平衡物质和精神世界。倘真做到,我们的社会一定更和谐美好。也许有人担心,经济成长率降低后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其实,中国真正解决了两大问题,经济再降一半也不会出问题,一个是公平分配问题,另一个是精神物质平衡问题。当利益分配公平了,因失衡而来的焦虑和痛苦迎忍而解,特别是中国乃“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如果此时再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一般不会有大问题。至于精神满足和价值观引领问题,主要是说,当人们的一切追求都集中于无度的物质欲望,经济发展速度再快都不可能让人满足,唯有实现精神和物质的平衡,才会避免因精神缺失而来的痛苦,这一点只能通过精神大厦的重构与价值观的引领解决,别无它途。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