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三个“必然要求”的重大意义(2)

深刻理解三个“必然要求”的重大意义(2)

从政党建设的生命维度来看,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事关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一个政党的先进,在于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个政党的活力,在于党群关系的和谐;一个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在于党群关系的可持续性认同、稳定性进步和制度性的沟通与互动。一个政党的没落,始于党群关系的神离;一个政党的涣散,始于党群关系的松懈;一个政党的腐败,始于党群关系的变异。中国共产党在92年的建设发展中始终保持了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关键在于我们党修炼成了独特的核心能力——加强党群关系科学化建设。始终把党群关系建设作为政党建设目标的重要构成,并且始终矢志不渝坚持;始终把党群关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整体布局的灵魂内容,作为联结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枢纽;始终把党群关系建设作为检验党的建设水平和成效的最具价值的核心指标,确定为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创新的角度来看,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更是不断丰富创新的“鲜活”生命体。在建党实践中,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和确立了群众路线理论体系,并且自觉加强党群关系建设。从理论层面讲,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贯穿和渗透于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中。从实践层面看,党始终以高度的清醒和自觉性,坚持用党的群众观教育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而且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党的十八大把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为民、务实、清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眼光、忧患意识、人民情怀,把握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要点。为民,抓住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务实,找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和有效途径:必须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解决问题;清廉,揭示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和成效所在:最终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局面。这次活动即是对历史上党的集中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坚持和拓展,更是在新的时期提高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大创举。

从现实世界的挑战考验度来看,要解决好党群关系上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的现实情况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带来许多新挑战。正是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和新挑战,提醒我们党,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带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具体地说,首先要解决好“不以为然”的问题,不能观望等待,要积极行动起来。此次活动是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的重大部署,是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举措。必须从政治的高度看待,积极提高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思想认识,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其次要解决好“不创新实践”的问题。此次活动不仅仅是对历史上党的集中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坚持,更重要的是拓展历史上成功的方法。这就需要以创新的方式来实践,如果只是照抄照搬和一味的坚持,就有可能使活动的开展是虚晃一枪、走过场、做样子。不创新,实践活动就会落空。再次是要解决好“长效机制不长效”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是开展活动的目的和内在要求。在以往的活动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通过探索,建立了一些长效机制,但没有解决好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使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的问题。此次活动中必须解决这样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并且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者系吉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