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型社会建设的新任务
突出重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是试验区的重要抓手。今年是改革之年。要在不断深化已经部署和启动的重点改革的同时,着力抓好以“营改增”试点为重点的财税体制改革、以生态补偿为重点的区域性环境联动机制改革、以排污权交易为重点的市场化减排改革、以绿色GDP评价为重点的评价和监管体系改革。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两型社会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科技创新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工作责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进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在改革中完善各项制度,关键要完善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突出项目建设,推动转型发展。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一切项目都必须按照两型的理念来筹划、按照两型的标准来建设。对已经开建的一批项目,要加快推进;还有一批完成了可研的项目,要抓紧启动。两型社会建设既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也是国家投资的重点,五区十八片作为核心增长极、两型示范区,要牢固树立两型理念,不断增强项目意识,以两型争取政策支持,以项目推动科学发展。同时,两型社会建设是发展的新理念、竞争的新优势、合作的新平台,由此可以派生出许多项目,发展的潜力巨大,关键要用好、用足这块金字招牌。
突出技术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两型试验的本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两个转变”必须依靠科技。一方面,要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运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攻关,注重协同创新,培育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大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力度,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源资源瓶颈问题、资源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
突出示范创建,形成工作合力。要按照“以市县为主体、省直部门抓行业(产业)、省里抓示范”的思路,深入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活动,推动两型技术产品、两型生产生活方式、两型服务设施、优美生态环境、两型文化等两型要素进社区、进园区、进厂区、进校区、进办公区,打造两型社会建设成果的集中区,形成规模、形成示范。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两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进一步营造节约能源资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此文为2013年7月12日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