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教育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如何牢牢把握作风建设这个主要任务,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扎实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我认为,充分利用民意这个“晴雨表”,找准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真心实意地改正自身的缺点最为关键。
这些年来,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21条措施制定实施以来,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在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服务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改进转变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良好成效,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但作风不正、脱离群众的现象,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我省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四风”问题具体到某一个领导干部,情况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看待一项活动,身边的群众一定有声音,一个领导干部自身存在什么问题,身边的群众一定有答案。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群众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肯定赞美之声,也有不满批评之声,有晴也有雨。对于群众的“雨”,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善意地听取,认真地借鉴,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群众的“雨”有的表现为牢骚,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听牢骚的胸怀,要想从群众的牢骚中受益,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如何看待这件事,如何做更好?就要学会多种途径听牢骚,工作现场听、会议时听、到群众家中听,只有从多方面听牢骚话,才能为做好各方面工作提供借鉴;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作普通群众中的一员,认真去听,听清牢骚话的因果,进而听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拿出诚意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待,牢骚话说得有理,就应当制订一个计划逐步改变,将牢骚话背后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全省处以上党员干部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应当格外注意、充分利用民意这个“晴雨表”,面对群众的“雨”,不是横眉竖眼地排斥、抵触,甚至打击报复,而是认真听取、科学甄别,从中体察民心民意、发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努力营造领导示范、上行下效、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局面,进而把工作做得更好、让群众满意,为实现“两新”目标、推动“三区”战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