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青山湖科技城正在加速打造科技创新基地和浙商研发总部,香港大学浙江研究院、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25家科研机构以及盾安环境、中国普天等知名科技型企业已纷纷入驻;“在沪浙商回归发展五年千亿投资计划”、建设浙商总部中心、浙商总部研发中心……这一个个项目是各地浙商响应回乡投资号召的成果。
高新技术项目总量的提升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助力杭州“增速提质”。1~6月,杭州市国内招商共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到位资金65.77亿元,同比增长22.15%,高于全市到位资金平均增速9.9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链招商成效凸显。引进以研究、设计和开发为主导的研发企业(机构)到位资金11.36亿元,占高新技术项目资金总额的17.27%;引进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到位资金54.41亿元,占高新技术项目资金总额的82.73%;引进以研发、科技投入为重点的投资公司到位资金13.41亿元。其中,上海数据港投资有限公司在杭投资建设杭州瀚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钱江开发区云计算运营服务平台新建项目,将建成云计算模块化基础设施全国总部及研发、总成基地,项目一期(国内首个国际领先的集装箱式模块化云计算中心产品全国总部及集成总部项目)到位资金已超2亿元。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总部经济是国际分工的高端环节,知识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总部经济是引导浙商回归的有效路径,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方向。
近几年来,杭州凭借自身独有的优势,总部经济已初具规模。在浙商创业创新工程推进下,杭州市总部招商推进有力,共引进总部企业4家,其中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余杭区注册成立南方水泥浙江总部——浙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总投资将达百亿,目前已到位注册资金30亿元,天天快递有限公司将总部从天津迁高新区,到位注册资金1.33亿元;省内企业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从湖州迁至西湖区,圣淘控股集团、浙江嘉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也将总部从外地迁至下城区。
掘金新型城镇化
中心镇建设是杭州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的重要战略节点,围绕着城镇化的改革已成为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动力。杭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是现阶段杭州推进新型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将为浙商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合作模式的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更为浙商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更宽松的发展氛围。
2012年,杭州市26个中心镇实现生产总值750.9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全市5.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为57.9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27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强化了产业平台建设,工业区面积达到了61.3平方公里,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39个,积聚企业3079家。
浙商回归已形成了“蝴蝶效应”。目前,浙商抱团回归发展已经是一大趋势,上海、山东、河北、江苏、湖南等地浙江商会专门组织赴杭进行投资考察达20多批次,不断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为广大浙商来杭创业创新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十万浙商进百区”活动是我省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杭州市26个中心镇为“浙商回归”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7月4日,杭州市利用全国各地浙江商会会长在杭培训的契机,邀请了70多位省外浙商会长参与了杭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接洽谈活动,组织了实地考察和投资环境、投资项目推介,并成功签约投资总额50亿元的中心镇改造项目。
这次,浙商会长与杭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接洽谈会上,杭州市经合办和市发改委推出了杭州市26个中心镇(包括萧山区、余杭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1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00多亿元。
如,萧山区瓜沥镇的航坞山旅游度假区项目,总投资3亿元;萧山临浦镇的西施古迹群为主的临浦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总投资2亿元;淳安县汾口镇投资5000万元,建设汾口社会养老中心项目,可容纳1000余人,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湖南省浙江商会与余杭塘栖镇人民政府、杭州余杭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签订了塘栖镇中心镇建设改造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对余杭区塘栖镇小城镇及京杭运河A岛、B岛、C岛、D岛进行综合开发,拟建成为具有国际化品牌形象的历史文化小镇和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主题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国际小镇。
凝聚浙商力量,推进杭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杭州市将以省、市区(县)、乡镇四级联动的方式,以两区十园为主平台,举办20余场对接活动,将对接13000余名浙商进园区、进楼宇、进城镇,推进杭州市大平台招商、大产业招商和中心镇建设,计划实现签约项目不少于130个、协议资金不少于200亿元的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