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仁义胡同传奇诠释厚德精神
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他不仅具有历史认识价值、审美鉴赏价值,还有凝聚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的政治价值。遗存至今的大量历史文化名城及文物古迹,形象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进程。
在京东平谷老城,有条仁义胡同,相传明朝时,金尚书、倪尚书的亲戚住在这里,两家一墙之隔。一年夏天大雨泡倒了院墙,修墙时两家因墙基发生争执,各不相让,就都想到了自家在京城做大官的亲戚,于是各自修书给两位尚书,请求为自己撑腰。两位尚书接到书信马上回复,内容竟然一样:“百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两家人见信十分惭愧,各自主动让出一墙之地,于是形成这条五尺宽的胡同,从此把这条胡同叫仁义胡同。该胡同目前仍然存在,位于平谷新城10号街区老城区内,仍保持着传说中的五尺间距,留存有胡同意向、泰山石敢当石碑和旧墙砖。在全国,类似的故事在安徽、河南等地也有,不是唯一的,但是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谦逊礼让、厚德仁义的精神,因此经过名城委专家赵书提议和名城委办研究协商,仍将其选作试点,胡同虽小,意义重大。
仁义胡同规划实施采用原样保留,进行渐进式的环境整治,用最节俭的方式对胡同进行整治挂牌,并进行简单墙体粉刷,绘制历史传说连环画,远期可根据平谷旧城整体规划的思路,进行方案的调整和深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