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换挡” 不会经历“底特律破产”

中国经济“换挡” 不会经历“底特律破产”

(原题:中国经济:“换挡”而不“失速”)

中国经济降速的趋势明显,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放缓。实体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中小型企业出现融资困难,快速增长了近三十年的中国经济似乎面临“硬着陆”的危险,这辆全球经济总量第二的快速列车能否继续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成为整个世界都关注的焦点。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6%。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7.6%。尽管增速高于全年预期目标,但连续两个季度的放缓也引起各方关注。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地方债问题如何看?就相关问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和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经济形势通气会上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经济正在“换挡”

中国的经济过去几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历了一个时间比较长的经济放缓过程。中国经济增长率最高点是2007年的二季度,当时增长率高达14.8%。2011年一季度以后经历了连续七个季度下滑。

为什么会增速放缓?“需要看到,当前的放缓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需求收缩与内部需求放缓的相互叠加,也有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因素的相互交织,同时也是中国潜在增长水平下降的客观反映。”王一鸣说。

“中国经济增长正处在‘换挡’的阶段,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一位数的增长。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有一个经济减速或者调整的过程。国内外机构和学者的一些研究表明,中国潜在增长率正下移到7%~8%的区间,上半年经济增速就处在这个区间。”王一鸣说。

但王一鸣强调:“经济虽然在‘换挡’,但是‘换挡’不能失速,要保持一个合理的速度。”当前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还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一定的速度,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都缺乏物质基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也无从谈起。“量”和“质”是一个统一体。有人认为,经济减速有利于倒逼结构调整,但是速度也不是越低越好。现在部分欧元区国家仍在减速,有些国家经历了负增长,但结构调整却很难推进。经济一旦失速,进入惯性下滑的轨道,市场信心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信心缺失与经济下滑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结构调整也难以有效推进,经济基本面还会受到影响,要重启的难度和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