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换挡” 不会经历“底特律破产” (2)

中国经济“换挡” 不会经历“底特律破产” (2)

“硬着陆”理由不足

“应该说,当前主要经济指标都处在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王一鸣分析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25万,比去年同期多增加了31万人。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没有滑出“下限”,物价涨幅没有超出“上限”。

这是广州市金沙洲在建的楼盘(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当记者问及经济会不会继续下滑,王一鸣表示:“下半年经济既有下行的压力,也有上行的动力。我们需要继续努力,采取一些稳增长的措施。如果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到位,实现7.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他指出,特别是过去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包括风险,在经济增长放缓后就会暴露出来。比如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矛盾趋于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利润空间受到需求端市场收缩和供给端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大。但也要看到,新兴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和市政设施的投资空间都很大。消费结构也会加快升级,国内市场潜力也很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潜能正在释放,人力资本条件也在不断改善。

针对有人提出“中国经济会否‘硬着陆’”的问题,王一鸣回应说,当前无论是从债务层面来看,还是从金融系统来看,中国都有足够的防风险能力,而且防风险的意识正在增强。“我个人认为,很难作出所谓‘硬着陆’的判断。”

不会经历“底特律破产”

据审计署2011年公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7万亿元。其中,近两成市级政府债务率高于100%,还有部分地方政府较为依赖卖地收入来还债。

针对有记者提出的“中国城市会否像美国底特律一样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的问题,宋立明确表示:“中国城市不会经历‘底特律破产’。”

宋立指出:“我们的地方政府债务基本上是为保证交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而负担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债券大多是优质资产。而且,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负债是一种客观必然。”

王一鸣也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和西方国家是有区别的,“我国的政府债务多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物资产,而不像欧债是为清偿积欠形成的债务”。他建议,地方负债方式需要改革,地方政府需要长期融资渠道,发债的方式应更加透明,风险才更容易控制。

此外,全球规模最大金融机构之一的美银美林集团也认为,中国经历“底特律破产”的担忧“有些过度”。即使与中央政府的债务进行相加,中国总债务水平占GDP的比例仍为50%,在美银美林看来,与美国和日本的100%和175%的债务占比看,中国仍是一个相对健康的水平。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