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正当时(3)

观点集: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正当时(3)

【观点备忘录】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正“进入拐点” 张晓明

发展速度下降可以看作回归常态,发展方式转型可以看作走向合理,管理模式转型则应该视为回应发展需要,建立统一、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中国文化产业走向拐点的图景。构成这个图景的底色是,我国文化市场的产品供给正在从短缺走向过剩。过剩的出现意味着市场适度宽松局面的出现,也意味着深化改革机会的到来。>>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应从“门槛式”过渡到“阶梯式” 《新京报》

目前,户籍制度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是门槛式的,即在没有获得户口的时候,什么权益都不能享有。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应从原来的“门槛式”过渡到“阶梯式”,使原来的“高门槛、一次性”获得所有权益的方式过渡到“低门槛、渐进式”地获得权益。其中,教育、公共卫生等影响一生发展的权益,要优先给予。>>

未来30年应当走向法治 张燕生

我们应该尽快建立起市场经济的规范,法治的规范,透明的规范。我们用什么方式做,一种方式是摸石头过河,要付很高的学费。另一种方式是用W T O的模式,引进最高标准的规范。金融的管理、生态的管理,这些都有非常成熟的规范作法。所以未来30年和前30年不同的地方之一,就是未来30年应当走向法治。在这种情况下基尼系数会调头收敛,这种趋势在2012年已经出现了。>>

领导干部要重视极少数问题 侯金亮

有些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是1%,但对于当事人则是100%。如果不重视“极少数”问题,任其发酵蔓延,就会转化为棘手的“大多数”问题。在这个改革攻坚期、发展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把握好主流的同时,打捞“极少数”的声音,疏浚利益表达渠道,对于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很有现实意义。>>

当地政府要更多些“多交友少树敌”的宽容 曹林

沟通和交流是吸纳精英最好的方式,一个能感觉到自己的意见被政府倾听、被接受、被尊重的知识精英,即使对政府有再大的意见,他只会变得更温和,而不是变得更激烈。一个经常能成为政府座上宾的不同观点者,他只会对政府多些同情和理解,而不是走向极端。官员应该多说些凝聚共识的话,多做些有利于团结精英的事,多开辟些吸纳不同声音的通道,创造条件让民众批评,就是最好的精英吸纳方式。>>

市民化成本不应简单化为公共成本 马光远

将“市民化成本”等同于政府支出的“公共成本”,或许人为夸大了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投入。事实上,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从“产出”的角度而言,城镇化对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将有巨大贡献。同时,从“支出”或者成本的角度而言,城镇化的“成本”负担也是一个共担的机制。总之,设计精巧而合理的城镇化“融资模式”,城镇化就不会成为公共支出的难以承受之重。>>

不该拿放大镜找国民弱点 《新华日报》

现在的国人,在有些洋人的眼中,形象不怎么高大。一方面是因为少数人确实不爱惜自己的脸面,不该刻画的地方,刻上“到此一游”;不该扔的垃圾,不分场合乱扔。另一方面,我们有些人爱给自己同胞贴“标签”,恐怕也是重要的原因——明明是极个别人的恶习,非要动辄上升成国民的劣根性;明明是正常举动,自己少见多怪,却非要故作惊诧、虚张声势。提升国民素质,必要的自我批评自然是必须的。但如果带着“洁癖”,拿着放大镜照这个民族的弱点,甚至不惜自泼脏水,就有些过犹不及。>>

摈弃消极的“求稳思维” 刘良军

面对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焦虑,面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就业难等方面的矛盾问题,如果“任凭问题起,我自无作为”,回避问题、绕开矛盾、无动于衷,那么,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涌动,只会拖延问题的解决、助长矛盾的积累,最终则会贻误事业发展、损害群众利益。消极的“求稳思维”,实质上是官僚主义的表现,是不作为、怕作为、乱作为的体现。既在其位,当谋其政;不任其政,何当其位?>>

政府官员讲风水就是信念动摇 周潜之

政府机关大讲风水,从根子上说,是一些领导干部的信仰出现了问题,忘记了共产党员作为无神论者的原则立场。党员干部的信仰,理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原因,也是实现长期执政的保证。做到这一点,洪水泛滥、地动山摇都影响不了发展大局;做不到这一点,一心牟取私利,作风腐化堕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胆战心惊。>>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