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围绕“三有”目标 实施“三助”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2.4亿农民工离乡离土,从事非农产业,形成了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特殊群体,也形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民工党建已经成为党建工作亟待探索的新领域和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一、为什么要抓农民工党建
一是和谐稳定的需要。安顺常年流动在外的农民工就有40多万,每个农民工背后都连着一个农村家庭,按每个家庭平均4人计,牵动着160万农村群众,占全市人口50%以上。一方面,农民工在外打拼往往面临维权、就业、就医等困难,很难融入城市、融入当地;另一方面,又带来了农村“空心化”、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问题,广大农民工及其关联的老人、儿童的日常联系、管理和服务做不到位,极易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和谐稳定风险。
二是同步小康的需要。省委指出:贵州的欠发达欠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的欠发达欠开发。因此,推进同步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农村同步小康建设,最终要靠大量经过市场洗礼和企业历练的返乡农民工来推动。从此意义上说,农民工问题解决不好,不仅难以实现城乡统筹和“四化同步”,甚至还将出现农业受到削弱、农村面临凋敝、农民深陷贫困的危险。
三是群众工作的需要。具体到安顺,党的群众工作的主要对象,仍然是广大的农村农民,特别是新形势下在城乡、产业、区域间流动的农民工大军。今年7月起,中央已在全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我们依托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党委联系服务农民工的工作作为典型案例编进教材,在全国推广,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抓好农民工党建工作,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怎样抓好农民工党建
“三创一送”,助农民工外出打拼有依靠。外出农民工身在异乡,极容易产生边缘感、自卑感,要让农民工外出打拼对党组织有依靠、有归宿,我们认为需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拓展组织功能。我们专门成立了安顺市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党委并不断向商会、协会、大型企业驻外分支机构延伸,使驻外党组织都附着在功能性组织上。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行区域化联合大党委(总支),以增强驻外党组织整合资源的功能。二是创新协作机制,争取驻地支持。我们鼓励和引导驻外党组织通过争取与驻地党组织互派干部兼职、聘请党建工作指导员、邀请驻地党组织参加重大工作和活动,主动上门沟通情况、帮助处理劳务纠纷,引导农民工在居住地和工作地参与公益事业、争当优秀员工,等等,努力争取驻地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创新管理手段,强化日常联系。我们建立农民工信息台账,适时掌握外出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收入、流动以及家庭情况,推行支委成员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党团员和积极分子联系农民工制度,设立联系农民工的网站、QQ群、短信群。四是常送组织温暖,开展贴心服务。“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因此,我们开展“精神关爱”,开通“亲情专线”,聘请“维权顾问”,签订“关爱协议”,为外出农民工解决存贷汇兑、就医就学、春运返乡困难,党员干部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实行“包保”,解除外出农民工后顾之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