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要不要户籍改革?(2)

大城市要不要户籍改革?(2)

地方控制人口的逻辑

《21世纪》:你们当时提出大城市户改的渐进方案,但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并没有渐进式改革,可能有些政策还更保守,比如今年出台毕业生留京的年龄限制,您怎么看?

贡森:类似的规定,从地方来说都是很理性的。所谓的理性,就是它自己利益最大化,既需要高素质人才,又希望高素质人才不是工作几年就退休养老。北京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他们希望有知识的年轻劳动力,甚至有国际背景的人才留下,每个大城市都是这样。很多城市要建国际化都市,有些还要求辖区内外国人占一定比例。

如果大家都这样,地区差别也就越来越大,均衡发展的战略就很难实现。地方是理性的,但从中央角度说,如何调控引导是个很大的挑战。

《21世纪》:这和中央的政策有什么不相符的地方?

贡森:目前,中央没有具体调控一个地区人口结构的指标。在“十一五”规划中曾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指导性意见,要解决我国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不同步的问题。国际上一些大都市的经济集聚与其人口集聚度是高度一致的,比如东京都大都市圈,经济占全国约20%,人口也差不多。按这个标准,北京市经济总量占全国3%,可吸纳人口4000万左右。

《21世纪》:地方政府若吸纳这么多人口,最先考虑公共服务能否跟上,财政能否承受?

贡森:目前地方政府承担更多人口没有太多好处,很多国家征收房产税之类的财产税,人越多缴税越多。发达地区不愿要更多的人口,因为他们把税收上交给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又转移给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人们又迁移过来生活。

因此,除了在行政上要求地方接纳外来人口,中央应更加注重采取经济手段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只有人多可以多得利,地方才愿意承担更大义务。

争议人口承载力

《21世纪》:现在很多人提人口承载力,而且把它作为大城市控制人口的主要论据。

贡森:有人说人口承载力,说大城市现在已经承受不了,面临交通、水资源、土地等问题。实际上人口承载力是个很有争议的概念,它包括自然资源承载力,也包括经济、文化的承载力。

静态看,以水土资源论,全国能承载的理想人口规模是8亿人,而我们现有13.6亿人口,超载了70%。在全国人口都超载的情况下,各地不能以邻为壑,而是要按所占有的资源,不管是经济资源还是自然资源,承担相应的超载人口。

将经济承载力、自然资源承载力等因素综合来看,北京人口承载力还比较大,到2020年承载3000万人没有问题。

很多大城市病是“摊大饼”式建设的结果,这与窄口径人口承载力及不合理人口控制目标相关。人口承载力的初衷是为了控制城市过快膨胀,但实际上影响了城市健康发展。这些年北京规划的人口目标从1000万一直到1800万,老是过三五年就突破,规划一个小口径的人口目标,就像给小孩一双很挤的鞋,穿两天就不舒服了。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都是按照人口规划规模来建设的,用一个颇有争议的自然承载力的概念来规划人口和公共服务,而不考虑经济承载力及其所需的人口,必然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运行紧张,一是总量配置不足,二是优质资源都在市中心,后者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