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冲锋在抗震救灾一线战场,只要坚持一切以群众为重,照样可以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贡献。
灾难发生后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抢险救灾。但直接参与抢险救灾的人毕竟是少数。
地震发生以来的日日夜夜,无数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天塌地陷时的人间大爱,定格了山河破碎后的温暖瞬间。
发电慰问、捐款捐物,甚至送一句温馨的祝福,发一条关切的微博,都能给正在承受巨灾之痛的人们和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以慰藉、以信心、以勇气、以力量,这是一种战胜灾难不可或缺的巨大精神元素。
7月28日上午10时,岷县漳县6.6级地震遇难者哀悼仪式在岷县举行,汽车停行鸣笛,防空警报拉响,行人驻足默哀,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默哀,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内心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群众的关爱,也是更多的远离地震灾区的人们表达关爱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们在群众中,我们和群众在一起。这些元素汇聚在一起,就是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就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力量。
(九)重建家园,党员干部还需要继续努力。
虽然抗震救灾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但随着工作重心的逐步转移,任务更加艰巨。受灾群众的安置牵动人心,恢复重建异常繁重……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需要真情更需要实劲。
事实上,震区原本就很贫困,猝不及防的震灾,让受灾群众的生活更加困难,灾后重建任务异常艰巨。
这不是一场战争,但胜似一场战争。
我们的制胜之道是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用为民务实清廉的好作风,保证科学、高效、落实的执行力,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和坚定行动,赢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
王三运日前在宕昌县、卓尼县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间隙,就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面对面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时指出,要把征求意见建议同抗震救灾紧密结合起来,把反对“四风”问题同抗震救灾紧密结合起来,把务求活动实效同抗震救灾紧密结合起来,以优良的作风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以优良的作风推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同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我们的脚步不会停留——建设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新家园,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用我们的双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