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湖北: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原标题: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一殷切期望与谆谆嘱托,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人文情怀。省委、省政府强调,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嘱托,要牢牢把握民生GDP这个纲领性要点,在改善民生上下真功、出实招,多办惠民利民的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安全需求。

落实总书记指示,要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是顺应“三个规律”,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民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归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美好生活,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目的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福利的历史。在科学发展、民族复兴的新形势下,反映民生福利的“民生GDP”、“幸福指数”等新指标,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着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幸福湖北,尽最大努力不断改善荆楚人民的生活,才能有效回应群众期盼,不负中央期望。湖北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民生发展取得新进展提供了现实可能。物质财富的充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大、质量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态势。2012年,我省生产总值跃上2万亿元新台阶,在全国位次提升至第9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取得新进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和有力支撑。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既是加快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又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预期明显增强的阶段。伴随我省社会财富蛋糕越做越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不断提高,居民财富加速积累,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类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快速升级。荆楚群众在切实享受科学发展成果的同时,对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生态环境、个人权益、安全状况等“民生要素”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大势、回应群众期待,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把握加快民生发展的新目标。落实总书记要求,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关键是加快建设“幸福湖北”,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有新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是民生之源,其提升幅度是民生改善的硬指标,也是体现民生工作成效的主要检验标准。2012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快于全国、快于GDP增速,符合当前我省的发展态势,必须进一步保持这种良好势头。社会保障总体水平要迈上新台阶。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阀”,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福祉。现阶段,湖北GDP总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公共财政收入水平位居中部前列,为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必须在提升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上狠下功夫,尤其是在提高社会保险水平、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和救灾应急体系等方面迈出更快的步伐,努力使我省社会保障总体水平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确保人民群众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要顺应新期待。安全需求是民生的最基本需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越高,对安全需求就越强烈。要努力顺应人民群众更高安全需求的新期待,高度重视群众诉求,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平安湖北”在全国的位次,让越来越多的荆楚群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不断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迈出新步伐。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保障,属于民生的基础性工作。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要充分利用“黄金十年”释放潜力、“四化同步”激发动力、政府投入继续给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活力所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城乡居民,更快地缩小城乡差距。

落实总书记指示,要加快探索提高民生工作水平的新途径。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条工作主线,努力践行“六民要旨”,真正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在全力实现“十个确保”基本目标基础上,努力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迈上更高水平。牢固树立民生GDP导向。要强化民生GDP发展理念,将其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坚持追求就业率高、人民收入同步增长、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福利、社会保障完善的GDP,使民生GDP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加强民生GDP发展顶层设计,结合我省发展阶段水平和特征,制定相应政策,健全保障机制,实现民生GDP发展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推进。积极探索建立民生改善考核体系,进一步增加民生GDP的考核内容和权重,对各地民生工作进行综合统计、监测与评价,以评促建,在全省大力营造发展民生GDP的社会氛围和强大气场。怀着深厚感情,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好民生工作。对群众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歉疚之心,真心实意、殚精竭虑,始终把群众当作家人、亲人,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多做扶弱解困之事,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所思所盼作为改进一切工作的风向标,一切决策以民生改善为归依,一切评判以群众认可和满意为标准。牢固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尽力而为是负责态度,量力而行是科学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千方百计尽力而为。尽力而为首先要尽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更多的公共财产投向民生领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民生工作,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把着力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特别关心、特别紧迫的现实问题上,确保办一件、成一件,扎实稳步推进民生工作。要倡导勤俭节约精神,切实加大检查监督和查办力度,减少资金在各个环节的消耗,把民生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突出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在落实好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思维方式、工作思路、政策举措,健全完善民生工作的长效机制。以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为导向,完善社会领域基础性制度,包括就业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要完善民生工作决策机制和投入制度,健全监督和约束机制,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征询民意的制度,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障群众在有序的民主参与中增进幸福。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困难群体动态帮扶机制,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提高帮扶实效,使困难群体尽可能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要乘总书记视察湖北的强劲东风,大力推进幸福湖北建设,早日实现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安全、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