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坚持“8337”部署 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2)

内蒙古:坚持“8337”部署 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2)

四是粮油产业:玉米产业通过优质高产创建活动,提高高产田、吨粮田比重;围绕食品、饲料、轻化工、医药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重点行业进行深度开发,建设深加工产业集群。油料产业重点推广高油大豆种植新技术和机械化作业,双低油菜籽和油葵扩大杂交种使用面积,解决病虫害防治及田间损失率高的问题,提高产量;重点支持扎兰屯淳江油脂等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重组扩大规模,大力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效益。

五是薯菜产业:马铃薯产业重点是建设优质种薯、加工专用薯及食用鲜薯三大生产基地,提高基地生产水平和产业化经营程度,加大储藏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加工能力。蔬菜产业主要围绕发展设施和大田蔬菜,加快建设外向型基地、环京基地和环城基地;大力发展贮藏、保鲜、精选、包装及脱水和其它深度加工,培育绿色和知名品牌。

六是饲草料产业: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等重大政策、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优质牧草种植,建立对青贮玉米的补贴机制。把发展奶牛饲料和牛羊育肥饲料作为支撑建设现代乳业和优质牛羊肉生产的战略重点,鼓励和推进优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完善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饲草料储备库建设。

(三)

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要突出解决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突出区域特点,全力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支持地方建立本地优势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鼓励产业协会制定绿色农畜产品相关标准,将各种符合标准的绿色农畜产品商标统一在各盟市的绿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下,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以盟市、旗县农畜产品检测站为中心,以基地、产地检测为核心,流动检测为补充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争取实现主导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特别要加大对农牧业生产投入品使用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农畜产品质量。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退牧还草政策,大搞植树造林,扩大绿色植被面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牧业,把绿色产业宣传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市场对我区优质生态环境的认同度、美誉度,努力做好“绿”的文章。全力推广使用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落实好“节水增粮”行动,全力推动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推动种植业向水资源条件较好地区集中,做好“水”的文章。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和保护性耕作等重大技术,开展土地平整,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做好“土”的文章。充分利用国家生态建设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生态家庭牧场,加强人畜饮水井、棚圈和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大抗灾物质贮备,发展建设型畜牧业,做好“圈”的文章。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做好“机”的文章。

三是创新经营体制机制,着力破解现代农牧业发展瓶颈。在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保障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引导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推行农村牧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采取奖励补助、贷款贴息、项目支持等办法,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切实解决好龙头企业融资难、用地难、负担重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抓好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区建设,推动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市场+农牧户”等新型组织模式,培育奶联社、肉联体等合作经济实体,推进龙头企业与农牧牧户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

五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绿色产业流通体系。支持和培育专业化的农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加快现有农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落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等项目,大力发展物流配送,实现城市、农村牧区市场的全覆盖。加大对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扶持力度,扩大销售区域,实现销售收入多元化。

六是加大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对农牧业生产的支撑作用。发挥政府在农牧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特别是瓶颈技术研究。推进玉米、马铃薯、肉牛、肉羊、奶牛、草牧场保护建设、旱作农业等10个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建设小麦、大豆、生猪等8个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主导品种、主要技术。支持龙头企业自建或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加工转化率。

七是转变扶持方式,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转变政府扶持方式,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地方设立农牧业投资公司、农牧业金融担保公司,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放大政府资金的规模效益,撬动银行资本。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牧业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扶持企业在全国主要大城市联合建立内蒙古绿色产品展示展销平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